2007年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网上申报系统已经开通。网上申报时间为3月26日-4月10日。现将《2007年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申报指南》在网上公布。凡属东华大学与广东省企业合作的产学研项目或联合体,并符合"指南"要求的都可以申报.望全校教师及科研人员踊跃申报。网上申报系统的网址为:http://pro.gdsts.gou.cn。申报系统帐号及密码请向科研处索取。 联 系 人:科研处 郭立民 联系电话:67792136 -------------------------------------------------------------------------------- 2007年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申报指南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是广东省和教育部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围绕国家和广东科技、产业发展布局和重点,引导教育部属高校和其它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以下简称“部属高校”)参与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广东建设,全面加强与广东产业界合作。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部产学研办”)根据国家和广东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在广泛征求各地市科技局、各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编制了2007年项目申报指南,现公布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广东省自主创新会议精神,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联合签署的《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粤府〔2006〕88号)的要求,通过省部的紧密合作和优势互补,攻克广东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帮助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项目的实施将注重创新性和带动性,在技术和资源优势互补基础上,强强联合,以优结优,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长效机制,实现产学研高效结合。 二、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申报类别和组织方式 1.省部产学研招标项目 省部产学研招标项目是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招标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已有的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招标工作的框架下,主要针对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和核心技术难题,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资助为辅,由企业提出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部属高校与企业实施产学研联合攻关,解决产业发展过程遇到的关键技术难题。招标项目内容根据招标程序的规定经过专家论证后,按照广东省科技厅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招标的时间安排和程序,统一发布招标指南。具体招标项目内容和时间另行通知。 2.省部产学研重大项目 省部产学研重大项目应是技术创新性强、技术水平高并具有重大突破、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省部产学研重大项目将采取省部产学研办与高校、地方科技管理部门主动组织和企业、高校联合申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 3.省部产学研面上项目 省部产学研面上项目主要针对广东支柱产业、潜力产业和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引进部属高校的技术力量进行产学研攻关,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在近期内可实现明显的经济效益,能为其它企业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提供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的项目。面上项目由高校与企业联合申报。 4.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是推进广东产业界与部属高校合作的一项重要措施。鼓励部属高校与广东省各市(区)开展全面合作,鼓励部属高校与专业镇针对产业集群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实施产学研联合攻关,鼓励部属高校与企业和省属科研机构对接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研究开发平台。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分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区和专业镇,省部产学研结合研发基地和省部产学研结合产业化基地3类,坚持成熟一个认定一个的原则,具体按照《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要求进行,并择优给予经费支持。 5.建立产学研结合项目对接库开展项目对接 为更好地促进广东企业与各部属高校建立密切的联系,为高校寻求企业技术需求、企业寻求高校成果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项目结合渠道,省部产学研办在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的科研成果基础上,建立和逐步完善《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科研成果》数据库,该数据库实行动态更新,鼓励技术需求方和技术提供方利用该数据库随时提供技术需求和成果转化信息,并实施产学研项目对接,通过数据库成功对接符合产学研结合要求的项目将给予优先支持。(数据库可从省部产学研网站http://cxy.gdstc.gov.cn查询) 三、申报条件和要求 (一)申报的单位要求 ⒈申请单位应由部属高校或广东省属重点高校与广东企业、科研院所联合申报; 2.企业必须在广东省境内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3.联合申请单位应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并已签订责权明确的产学研合作协议。 (二)申报项目的要求 1.符合国家和广东省技术和产业发展政策,对支柱产业或新兴产业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技术和产业化项目; 2.项目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创新程度和成熟度高、产业关联度大,具备产业化条件; 3.项目市场前景良好,完成后能取得自主知识产权; 4.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的实施要有利于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5.一般性的攻关项目、基础研究项目或是产学研结合没有明确目标的项目原则上不予以支持; 6.已列入过广东省科技计划的项目、近期内没有取得新的突破,原则上不予以支持。 (三)项目负责人的要求 1.项目负责人必须是申报单位在职人员,应具有完成该项目所需的相关基础知识、专业经历和组织协调能力; 2.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年龄原则上60岁以下; 3.项目负责人在同一年内不能同时申请2个以上(含2个)的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正在承担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尚未验收的原则上不能申请本年度的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 四、重点支持范围 (一)网络与通信关键技术及产品 包括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设备、专用集成电路及应用软件,数字集群通信产品;基于IPv6的系统设备及其终端产品,保证QoS的网络融合和互通设备、软交换设备、智能网设备。 (二)消费类电子关键技术及产品 包括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LED)器件及生产设备、大尺寸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电泳显示技术、半导体照明技术等;数字电视双向传输与交互关键技术及设备,数字电视及数字音频设备专用芯片及关键部件;光刻录存储精密系统;动漫制作技术。 (三)集成电路设计与软件产品 包括集成电路芯片核心(IP核)技术开发与复用,可重构芯片设计、封装系统芯片技术;嵌入式软件,面向专业镇应用的第三方多赢电子商务平台;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安全支付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及集成应用,现代物流配送技术,电子标签(RFID)技术。 (四)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及产品 包括中高档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智能化自动生产线及装备;电子信息制造业用的封装设备、光刻设备、高质量薄膜生长设备;光盘机芯、手表机芯和微型电机的设计与制造;汽车发动机优化设计及制造技术、自动变速箱关键技术、汽车控制与动力系统;液压件、气动件、密封件等关键基础件设计与制造。 (五)先进制造关键技术 包括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与制造过程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高精密、高性能功能部件的数控加工技术,大型及关键零部件、特种材料等成形及加工技术,复杂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及激光加工技术。 (六)新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关键技术 包括高性能片式陶瓷元器件,稀土永磁粉体及器件,微波应用技术,高性能电子化学品;高分子材料的增强、增韧、耐腐蚀和阻燃等改性及加工技术;金属板材的精加工技术及应用,高性能镁、铝合金的加工技术;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高性能低成本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技术。 (七)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 包括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创新药物及疫苗研制;人体植入软组织材料、生物型人工器官以及医学成像诊断和临床监护设备等。 (八)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包括太阳能与风能高效利用设备研发及应用,工业、交通及建筑节能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九)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包括炼油副产物的回收利用技术,乳化石油焦的深度开发技术以及产业化示范,陶瓷清洁生产技术,工业废气的回收利用技术,城市污水处理与再利用技术。 (十)现代农业及海洋技术 包括农兽药合理使用、饲料安全、动植物疫病等控制技术,有害微生物和化学物快速检测、控制技术;大宗农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及设备;新一代环境友好肥料、农药、兽药等开发及使用技术;近海生物资源补充增殖技术、海洋养殖生物遗传改良与良种选育技术和产品等。 五、注意事项 1.高校牵头申报的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原则上每所部属高校申报的项目总数不超过5个,每所省属重点高校申报的项目总数不超过2个;各地级以上市科技局推荐申报的项目,副省级城市申报的项目总数不超过40个,其它地市申报项目总数不超过30个;省直有关部门推荐申报的项目不超过3个。 2.各单位推荐申报的项目须按要求填写推荐意见,并按项目推荐的先后顺序列表。除部属高校外,具备推荐资格的单位,必须是获得广东省科技厅推荐资格认可的单位。 3.企业与高校联合申请项目时,应该选择国内解决该技术难题具有最强实力的学校和技术团队。 4.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网上申报时间为2007年3月26日至4月10日。 5.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的评审由省部产学研办统一组织实施。 |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