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青年报:献血证等于毕业证?

发布时间:2007-04-07发布部门:宣传部
    按照惯例,上海各大高校都会在四月份前后配合上海市献血办宣传义务无偿献血工作。献血本身是件自愿的事情,而某些大学生却对献血产生了种种恐慌。甚至有人担心:如果不参加学校的献血工作,自己的毕业证、学位证就会落空。 
 
 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走访了几所高校,试图寻找答案。

  事件

  上海市某大学女生圆圆(化名)拨通了记者的电话,向记者透露,她所在的大学老师要求毕业生都参加无偿献血,如果不参加,就以不会“顺利”地拿到毕业证、学位证来加以威胁。这让临近毕业的圆圆十分焦虑不安。而主观上,圆圆对献血也有抵触情绪,她说:“我怕献血后身体虚弱,所以不想献血。我认为献血应该是自愿的,怎么可以逼迫呢!”

  为健康“投资”

  首先,针对圆圆害怕献血的心理,记者采访了上海市献血办负责人宋先生,他说:“上海市平均每天的临床用血需求量已达到1000多人份。近年来,我们对上海市所有高校师生献血量的期望值在6万人份左右。而个别学生和家长对献血有顾虑,这完全没有必要。

  科学家们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质与献血的关系做了研究,发现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所以,献血也算是为健康‘投资’了。”

  鼓励献血决不强求

  然而,真的如圆圆所讲的,有学校以毕业证、学位证来向学生施压?记者特地走访了沪上两所在献血工作上做得比较出色的学校。上海大学宣传部的陈老师告诉记者:“我们学校每年献血的学生人数远远高于市献血办期望的人数。在开展献血宣传工作时,我们跟同学说清楚是无偿献血。如今的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献血知识,所以报名十分踊跃。

  但是我相信,上海各大高校中,可能有极少数的老师在宣传献血的过程中,说话语气或者处理问题方式不当,造成了同学们对献血的误解。这点也应该引起各位老师的重视。同时,献血和毕业证挂钩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目前有关部门也没有颁发相关的规定。”

  东华大学的陈维亚老师说:“部分大学生对献血有顾虑,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克服心理障碍,走到献血队伍中来。3月30日,东华大学大一的同学已经参加了今年学校第一批献血。所以,献血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

  父母之“命”不敢违

  针对在献血工作中产生的种种困难,上海大学宣传部的陈老师透露,许多大学生,在献血的时候都要听家长的指示,所以,家长的话起了决定性作用。为此,记者随即采访了20名学生家长。大部分家长对高校里的无偿献血持中立态度。他们认为,如果老师不安排,那就让孩子不要太主动,如果安排到自己的孩子献血,那也没办法,只能去。

  另一部分家长对献血的反对态度比较强硬,季先生说:“我女儿体质本来就不好,我生怕她献血之后得贫血。”针对季先生的顾虑,上海市献血办宋先生解释说:“献血者按规定间隔日期献血,是不会引起贫血的。因为每次献出的少量血液通过机体调节,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并不影响人体血液的再生功能。而贫血是一种疾病,对照《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患有贫血病的人是不能参加献血的。”

  家长的种种意见都直接影响到了孩子自身的决定。到底献还是不献,常常徘徊在大学生的心中。方同学表示:献血的事情应该和父母商量一下再决定。如果父母不理解,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已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应该向父母说明献血不是件坏事。

  “不献血不给毕业”太荒谬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众服务处的老师告诉记者:“目前大学颁发毕业证书的具体要求在学生手册上有详细的说明。‘不参加献血就不能拿毕业证书’的说法实在太荒谬。”

  随后,记者又询问了关于颁发学位证书的相关标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众服务处的老师说:“颁发学位证书的具体标准也由学校自定,并且应该在学生入校时向学生说明清楚。大体上,各大高校会根据学生的思想品德、各科成绩等多项指标来衡量该学生是否可以拿到学位证书。如果有老师单单以不参加献血就认定该学生思想品德有问题,从而不颁发学位证书的,这种做法也是不合理的。”
(青年报 2007年04月07日)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