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聚焦三峡生态 关注库区人居生活——环境学院研究生赴三峡“环保与和谐”宣讲服务团记录

发布时间:2007-07-30发布部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践活动之一:绿色使者风雨中走入巴渝

    7月16日,重庆市迎来了一批来自上海东华大学的特殊的志愿者们,他们既是绿色的传播者又是知识的承载体——来自上海市东华大学环境学院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的“东华大学研究生赴三峡“环保与和谐”宣讲服务团”来到巴渝,开展以保护三峡环境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

    实践首日,重庆就下起了雨。志愿者们冒雨赶赴重庆歌乐山红岩革命旧址,为此行实践进行宣誓。尽管天公不作美,但是队员在大雨中面对着烈士英灵依旧神情庄严——他们誓用自己所学,为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献出一己微薄之力。队员们在大雨中赶赴重庆大学、重庆环境科学院,与专家学者展开交流与讨论。从专家的介绍中了解到,三峡库区在蓄水前后变化并不显著,但是其岸边污染带污染范围增加。在专家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有针对性地实地考察重庆主城的水质排污状况,对其水质水样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带着300份环境调研问卷,队员们在雨中奔走重庆大街小巷,对市民进行调研,将市民对环境的看法以问卷形式反馈出来。在与市民的交谈中能够发现,大多数市民对于重庆的水质环境非常关注,对于城市周边集镇存在的乱排污的情况也表示忧虑,希望政府可以加大治污的力度。经过调研与实地考察,我们发现重庆三峡库区部分沿江城镇堆放垃圾,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生物性污染较严重。在遇到汛期浸泡,多形成层状分布的垃圾沉积层。在进行统计和分析之后,我们会将问卷调查结果及调研处理方案将反馈到当地相关部门手中,以期可改善当地的环境状况。

    随后的数日,完成重庆主城区的调研考察后,实践团将赴重庆市万州区以及湖北省宜昌市,开展大型环保宣讲活动以及考察调研,以期提高三峡库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共护三峡生态环境。


实践活动之二:环境问题受到关注 移民工程牵动人心

    7月18日晚,东华大学研究生赴三峡“环保与和谐”宣讲服务团一行抵达重庆市万州区,开始了继重庆主城区的调研考察后的下一站征程。

    重庆市万州区在三峡工程中有其独特的区情:位于三峡库区中心的万州区段水质对三峡库区水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浩浩荡荡的移民工程也牵动着万千人民的心,万州这一地区的移民数量更是各区之最,占全部移民数量的五分之一。在这里,我们的实践团不仅将完成区段的水质调研,还将对移民和住户们展开大型的环境保护宣讲活动、移民生活状况调研以及以留守儿童为主的移民地区的特殊爱心支教。

    7月19日,我们走访了三峡研究院,并与几位在该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交谈中我们得知,他们均是来自各高等院校的西部志愿者与地方志愿者们。他们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介绍了万州的环境特点,三峡水区次级河流的污染较严重,没有汇入污水管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三峡支流对三峡水质环境带来了隐忧;冬季蓄水夏季泄洪的三峡水库滋生了三峡水区的消落带,对此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来研究和解决消落带问题。此外,移民工程造成的产业结构变化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重污染企业关闭后的闲散劳动力成为了政府关注的问题。

    随后次日,我们受到了万州区环境保护局的热烈欢迎。环保局的领导们向我们介绍了万州区的环境形势以及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座谈在融洽而友好的氛围中进行,各位领导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也一一进行了解答。万州的农村面源污染是造成三峡次级河流污染问题的主因。而由于山城的地质特点使得管网建设相对困难,它的滞后造成了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效率低下。

    下午我们参观了采用改进式氧化沟运行的明镜滩污水厂,该厂是万州区四所污水处理厂之一,日处理量为3万吨。但是由于城区污水管网的建设还不完善,其日处理量仅有1万吨,存在着“大牛拉小车”的现象。在参观完污水处理厂后,我们又走访了万州移民局,对万州的移民生活情况进行了解。

    我们此行受到了媒体的关注,万州电视台记者对我们的行程进行了跟踪采访和报道。


实践活动之三:实践进社区 宣讲促和谐

    7月22日,东华大学研究生赴三峡“环保与和谐”宣讲服务团带着传播绿色、提高三峡居民环保意识的使命走进重庆市万州区居民小区,并于社区广场开展了大型宣讲活动。

    当日下午,我们带着我们手绘的海报、环保常识宣传单等宣传资料,走进位于万州区五桥镇的程家社区,在当地居委会对当地居民进行环保知识讲座。李运清博士用投影仪放映、讲解了关于室内空气的环保常识。居委会不大的空间里挤满了当地的居民,从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到六七岁的儿童,他们在李老师的悉心讲解下,饶有兴致地倾听着的装修造成的室内空气质量污染如何危害人的健康。在向居民发放环保宣传单后,我们在小区里为居民们绘制了环保宣传的黑板报。我们的环境常识宣讲得到了居民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结束社区宣讲后,我们奔赴学府广场,为当晚的大型环保主题宣传活动作准备。虽然是下午4点半,烈日当空的酷热天气依然让队员们浑身是汗。我们拉起横幅,支起大屏幕,架起海报,吹起气球,挂上队员们亲手一只一只叠起的千纸鹤风铃…在我们充分准备下,活动有序地展开。晚上的万州学府广场人头攒动,市民被我们的活动所吸引,瞬时广场被围观的居民挤得水泄不通。活动不仅让市民增长了环境保护的小常识,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得到了市民的热情支持:红色的环保横幅上签满了万州市民的名字;在白色的长卷上画满了万州儿童对环境的美好祝愿;“变废为宝小课堂”的桌前挤满了老人与儿童;放映的环保电影的大屏幕前更是站满了驻足观看的人群——万州电视台记者也将这一幕幕动人画面记录下来…

    “这一天,是我们最累的一天,却也是我们此行最难忘的一天——在与当地乡亲的真情交流中、在深入小区的行动中、在与市民的积极互动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了我们此行实践的目的和价值,更让我们在汗水中收获感动,在感动中得到成长!”队员们在活动中受益颇多,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将环保观念带到三峡居民中去。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