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新闻晚报:名校大学书记(校长)走进书展对话中学生 有闲时就看点

发布时间:2007-09-05发布部门:宣传部
   四位名校书记和校长,近百名中学生精英,围绕着“读书”话题,能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在上海书展现场,本报和华东师大出版社、东方网等单位共同主办了“知名大学校长与中学生谈读书”论坛。
  
  高校应该开一张“大学生必读书目”
  
  四位嘉宾分别是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张济顺、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东华大学校长徐明稚和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马钦荣。

  张济顺书记告诉现场的中学生,以前她也曾主管过学生工作,担任过学生辅导员,在她的印象里,从1992年、1993年开始,图书种类越来越多,出版也越来越市场化。学生,特别是中学生也随之逐渐成为畅销书读者的主流群体。与此同时,影响人生一辈子的书相对而言就少了。畅销书单薄但却易读,和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有些学生还因为看武侠小说入迷影响了学业。“我建议中学生们到了大学后,应  
该多看一些影响人生,或者影响自己学术发展的书,比如《史记》。”

  马钦荣书记对此补充,大学有一个责任,就是告诉学生怎么样进行更好的阅读,比方说可以开一个“大学生必读经典书目”,还可以细化到“文科生必读”、“理科生必读”等等。此外,学生读了以后还要去做,也就是知行合一,“现在学生知道的不少,但是做的不多。”
  
  高三生也要抽时间读闲书
  
  现场有学生听众提问:“现在的中学生阅读现状就是教辅书买的多,世界名著看得少。我今年高二升高三,在最后一年里面,如何协调应试教育和阅读平台之间的关系?”

  对此,张济顺书记表示,从现实角度考虑,中学生只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做题上,“但是,哪怕还有1%,甚至是0.1%的空闲时间,大家都不要放弃自己的兴趣。这时你可以把你的阅读作为学习期间的一味调剂,此时不必去阅读太过深奥的理论书,看点自己感兴趣的书就行,哪怕是上网浏览一些书。说不定这时的阅读也会给你一丝灵感,在高考作文上有所启示和帮助。

  马钦荣书记从另外一个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首先,用99.9%的时间来做题我反对,做100道同类的题目,和做几道非常经典的、有代表性的题目,其中的价值是相差不太远的!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不让他99.9%做题,他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充分保证的,后来他也如愿考进了复旦大学。”
  
  共同推荐精神类图书
  
  书展现场,校长们还给中学生开起了书单。钱旭红校长和徐明稚校长表示,虽然理工科方面没有经典书,但是一些能够培养科学精神的书还是值得中学生一看,比如《经典研究的艺术》,里面就有大量诸如“青霉素是怎么发现的”、“飞机的原理是怎么发现的”这类问题,可以开阔中学生的思路。马钦荣书记对此补充,国内也有一本功能类似的书,就是汕头大学前校长王梓坤的《科学发现纵横谈》。“这本书我既推荐给高中生,也推荐给大学本科生,它对于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思维的方式有启迪的价值。”

  张济顺书记认为,如果不知怎样选择书,不如先确定自己读书的兴奋点在哪里,再顺着这个兴奋点寻找这类书。她推荐了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这本书可以给大家一个历史的大视野,对于成长很有帮助。” 
    (新闻晚报:2007年8月19日)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