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新起点、新要求、新方向——服装学院艺术基础部“寻找差距、共谋发展”第一次学习讨论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07-10-08发布部门: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2007年9月25日,服装Ÿ艺术设计学院“寻找差距,共谋发展”学习讨论活动的动员大会结束之后,基础部的冯钢、李明晓、胡伟达等11位老师就积极参与到了讨论中去。服装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李柯玲院长及工作小组组长、服装学院党总支书记徐莲珍书记也来到教师中间,耐心听取了各方意见,对所提出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及详实的回答,并对这组的讨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首先,李院长给大家带来了一条鼓舞人心的好消息,那就是:通过我们上下共同的努力,终于把学院新专业申请下来;同时,我们也将申请艺术类硕士点。对此,各位老师都表示出了极大的兴奋与热情,韦康老师动情地说:“听到新专业批下来我真的非常振奋!”但同时,他也表示新专业对自己来说是空白,脑子空空,心里没底,并建议校部教务能否派人与老师相互交流与沟通。
    
    此外,李柯玲老师对明年招生情况提出了几大希望,包括在学生选专业问题上要介绍得更可能详细;结合这次的“寻找差距,共谋发展”活动把新专业的基础工作搞得更扎实、更有成效。我们学院的专业特色是走国际化路线,要依靠上海与国外的交流,因此,学生要参与社会实践;学科交叉,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利用学院内其他专业的资源完善与充实自己的学科体系.
    
    冯钢老师在专业教师学校是否能够给予工作室提出了建议。李院长表示,从现在情况来说,还不具备这样优先的条件,一个专业办起来,不是某个教师、几个老师能够办好的,而是要靠全体共同努力、出谋划策、上下一心。
   
    接着,沈黎明老师表示学校的每一位基础部老师除了上课,平时在自己的绘画艺术创作方面都很努力,也有一定的成绩与社会影响力。我们的教学可借鉴中央美院那样的一个或几个老师建立工作室,老师不动、学生流动,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同时,沈老师也幽默地说:“我在基础部年纪最大,我老当益壮,愿意为学院的发展多做贡献。”
   
    韩家泉老师认为中国美院的综合艺术是现代艺术的方向,而我们学院的方向是艺术与工科相结合。李海峰老师则希望院方可以把商业机制引进学校,使我们学院的绘画作品提升社会购买力。
    
    对此,李院长希望大家可以去中国美院进行考察,学习和借鉴其优势,可以少走弯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办学特色,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走。
    
    胡伟达老师对此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我们学院的学生当中,有些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是还不错,他们自己也想再进一步深造。现在有专业可为他们提供机会,绘画与现在艺术可以结合得很好,学生将来工作上会相当有优势。”
    
    在科研项目问题上,李院长表示,我们应该拿出自己的成果,才能打动校领导在经济等各方面的支持,同时,我们学院拿到了上海市艺术设计重点学科,可喜可贺。我们现在正处于做规划阶段,因此不能走过场,一定要结合专业长远考虑任何问题。
    
    大家在集思广益的同时,也对现在上海流行的创意园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王国安老师认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院的地理位置优势,创办工作室。如果有五十位老师在学校开工作室,也不需要推广,所有的工作室向外人开放,这样学生也愿意参与到老师的工作室,校院自己创办创意园区,由此,也可提升学校知名度。
   
    对于此问题,李院长表示学校已经在考虑将材料大楼与长宁区共办创意园区:将教育、科研与艺术相结合;立足教育,开展学术活动,构架各个学科的组合与运作方式。
    
     整个讨论会即将告一段落时,徐莲珍书记代表院方做了总结,徐书记表示:全体教师应该在未来三年的规划期间做好以下两件事:
    一、教学计划做好,并做到:“不成功、便成仁”的精神。
    二、天时、地利、人和与学校“寻找差距,共谋发展”思想精髓想结合。

    讨论会结束了,但其思想理念却久久萦绕在各位老师耳边,学校就像一片大海,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放水养鱼,不能空谈而是要静下心来做实事。  

视频: 摄影: 撰写:严晨 信息员:服装学院 编辑:彭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