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套用“呐喊、彷徨、伤逝、朝花夕拾”自怜自哀
“大一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这是在上个世纪末大学生中流传的顺口溜,还有人用鲁迅先生的著作“呐喊、彷徨、伤逝、朝花夕拾”来描绘大学4年的生活状态。
然而,这些顺口溜已经不太适用于今天的大学生,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尤其是新生,一进入大学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没有上一代学生的迷茫期。
华东师范大学的新生还在军训的时候,2007级微电子专业的李杰(化名)就已经有了清晰坚定的大学计划。他告诉他的姐姐,在大学期间要去从军,因为这可以减少家庭开支,也能够锻炼自己的意志和品格,然后回来后再去考研究生,考上研究生后可以拿更高的工资,改善家庭生活。
李杰上中学时,他的父亲患病去世,母亲一人扛起抚养他和大他3岁的姐姐的重担,同时还要照顾年迈的奶奶,生活的压力让母亲40岁就有了白发。姐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度因咳血肺动脉破裂,自初二以后就一直卧病在床。当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李杰心中满是喜悦,并给自己订下了计划,在大学里好好学习,拿到国家奖学金、助学金,为家庭减轻经济压力。
东华大学2007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陆奕全,现在已经在院学生会组织部任见习干事。对自己的未来,小陆充满着憧憬和信心,也有着明确的规划。“我的第一目标就是能够在大三之前把英语四、六级都考过,然后考托福,争取本科毕业后到美国上研究生。”为了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更好地接触社会,他参加了院学生会组织部。结合自己的兴趣,小陆表示,课余时间还要参加排球社,锻炼体能。
当学生会副会长仝伟问他如果出不了国怎么办时,小陆爽快地回答说,“出不了国的话,我就在国内考研究生了。总之,为了将来的发展,研究生是肯定要考的”。另外,小陆还提到,自己会在大学期间多参加志愿者等公益活动,因为国外很多大学招生时很看重社会服务这一项。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7年10月17日实习生 张琦 记者 周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