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新闻晨报:“万人骨髓配对”拯救东华才女

发布时间:2007-10-24发布部门:宣传部
    “这是白血病人的生命时钟,难道我们只能遗憾地观望?”昨天,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食堂内,用餐的同学被一则公益广告吸引:片中,时钟的12个数字刻度变成了人形。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形逐渐由红变白,象征着白血病人一步步接近死亡。
  今年7月31日,24岁的东华大学计算机系05级研究生卫佳蕴,被诊断患有急性M6型白血病。在数学方面有着过人天赋的她,四年如一日地教一名盲人学习如何使用电脑。为拯救卫佳蕴,昨天上午11点半,松江大学城的学子展开了“万人骨髓配对,拯救生命行动”。

  东华才女患上白血病

  今年7月31日下午,因为反胃持续了一周,卫佳蕴在父亲的陪伴下前往仁济东院就诊。
  在消化科医生的建议下,她做了抽血化验。在取血样报告时,她突然被血液科的医生叫住了。1小时后,她躺到了血液科的病床上,并做了骨髓穿刺手术。不久,她被确诊患上急性M6型白血病。
  这个数学方面天赋过人的女孩,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以及第三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2003年,作为党员的卫佳蕴主动参加了助残活动,负责为一名双目失明的女孩传授电脑知识。四年来,她每周都会抽半天时间,教这名盲人学习如何使用电脑。
  卫佳蕴患白血病的消息,很快成了校园关注的焦点。校团委、学生会、各种学生团体纷纷加入救助行列。9月18日,在台风“韦帕”带来的大雨中,预定的捐款活动照常进行。素不相识的学生从各个院系赶来,伸出援手。近8万元师生捐款和无数个写有祝福的千纸鹤,很快送至卫佳蕴的手中。卫佳蕴的室友赵思齐说,大家都相信“她能战胜病魔”。

  大学城掀起骨髓配对活动

  对于白血病人而言,战胜病魔的关键是找到匹配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手术(以前称“骨髓移植”)。然而,由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血源紧缺,以及配对本身低至1/5000至万分之一的成功率,很多白血病人没能等到手术的那一刻。
  “松江大学城有几万名学生,如果大家都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说不定佳蕴就能从中配对成功,战胜病魔。”辅导员陶莉说,在研究生会的组织下,东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连夜赶制了一则公益广告,将其投放在学生经常出入的食堂内。短片介绍了卫佳蕴患病的经历,号召同学们主动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这一行动,很快得到学校和学生团体的支持。志愿者随后同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上海市分库取得联系,得到了对方的帮助。
  “万人骨髓配对,拯救生命行动”很快在松江大学城的7所高校掀起旋风。“每一个宿舍,每一个海报栏,乃至食堂,都有我们的宣传资料。”陶莉说,通过举办讲座,她们希望每个学生都能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常识,加入捐献者资料库。

  300学子踊跃捐献

  昨天上午11点半,东华大学松江校区的学生活动室内人声鼎沸。几百名学生聚在这里等待抽血,他们都是前来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东华大学团委书记任晓杰第一个签署了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
  化工学院研一的鄢田婷在抽血间隙,调皮地摆出了“V”字形的胜利手势,等待拍照留念。鄢田婷读本科时,曾参加过东华大学的红十字会,当时她就系统查阅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知识。“这次有机会,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鄢田婷说,事前她征求了父母的同意。
  相比女生,男生更多体现了热血沸腾的个性。“抽取6毫升血液检测,那不相当于蹭破点皮吗?”一名男生现场咨询后就决定捐献。下午3时许,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上海市分库工作人员携带的300只采集试管均已使用完毕,活动暂时告一段落。
  工作人员张瑾特别指出:“这不是献血,一次就能成功。一旦配对成功,捐献者需继续履行承诺,捐献干细胞。”张瑾认为,每一个人的参与都是对别人生命的承诺,因此希望加入资料库的学生务必跟家长商量一下,以确保取得家人的支持。
  昨天下午,在医院做化疗的卫佳蕴收到室友的短信:同学们参加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热情,超乎想象。卫佳蕴说,经过前一阶段的治疗,医生说她的病情得到了一定缓解,可以考虑骨髓配对。整个聊天过程,她一直笑声不断:说不定,她真的可能和自己的同学配对成功…… 

(来源:新闻晨报 2007年10月16日 版面:今日要闻 记者倪冬 实习生庄承昀)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