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上海科技报]环保也做经济帐

发布时间:2008-02-21发布部门:宣传部
    环保也做经济帐。不论是空气、水、垃圾或放射性污染的控制都有一个成本比较的问题。减少排污的方法既有管理的,也有技术的。每一种技术措施减排的边际成本是不同的,而我们正在不断寻求降低成本的减排技术——

处理印染废水更便宜

    “印染废水处理可以与普通工业废水处理成本接近,达到1~2元每吨。”听来颇似平常的一句话,却凝聚了东华大学环境工程学专业奚旦立教授10多年的心血。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大国,每年纺织行业的废水排放量达到10亿立方米,占纺织废水近八成的印染废水回用率却是所有工业废水中最低的,其回收成本较高是一个重要原因。奚旦立教授带领课题组研发的膜组合技术降低印染废水回收成本,使得印染废水找到经济可行的回收之路。这项技术也获得了2007年上海科技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新水处理技术”遭遇成本瓶颈

    “很多行外人把印染废水的主要污染源当成染料,其实主要污染源是染整助剂。”奚旦立教授告诉记者,经过染色,绝大部分染料染在布上,只有一成的染料随水排出,而染整助剂几乎全部留在水中。如果不将回用废水中的硫酸钠、氯化纳等处理掉,这些助剂成分就会使得印染的布料形成色差。把染布的第一缸浓水和后面四次漂洗的淡水分开处理可以提高印染污水的回收效率,而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印染用水总量下降,但是排出的废水浓度上升。针对高浓度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非常规方法——膜分离技术显示出不可比拟的实力。

    “膜通过一个个小孔将分子过滤,孔越小,通过孔所要花的力气就越大,而孔大了,一些分子就无法过滤。”奚旦立教授做了一个的比喻。膜分离技术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的水处理技术",其通过超滤反渗透的方法,将分子分化过滤,在饮用净水、海水淡化、高纯产品生产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在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中的应用却受到限制,一是因为膜材料成本较高,二是因为高效分离印染污水中的助剂成分,膜的有效孔径较小,回用设备的运行能耗就很高,环保成本相应水涨船高。超滤反渗透技术处理一吨水要8块钱,印染废水的排放量又很大,对于集中在江、浙、鲁等地长期生产中低档纺织品的企业来说,废水深度处理的高成本搅扰了他们对废水回用的关注。

“复合膜”寻找经济平衡点

    开发复合纤维膜降低膜成本,调大膜孔径减少运行能耗,奚旦立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将膜技术的研发思路定位于寻找印染废水回用的经济可行的方法上。他们经过反复研究发现,单组分纤维膜无法做大膜孔径(即做大膜通量),而对于多组分膜,组分间相容性好则通量低,相容性差通量大了,膜强度就会变低,关键在于寻找平衡点。经过几百次配方试验,课题组研制出5个系列纤维膜,其膜材料价格比超滤反渗透膜材料便宜百分之四十,运行成本只有国产超滤设备的四分之一。

    奚旦立教授介绍,膜组合技术处理的水比超滤反渗透技术处理的水水质要低,但是达到了印染废水的回用标准,且使得印染废水处理成本接近普通工业废水的回用成本。膜组合技术的平衡点找到了,印染废水回用的经济平衡点也找到了。目前,膜组合技术已经在江苏、浙江、山东的不少企业应用,在江苏江阴的12个镇,每个镇都有年均1万吨以上的印染废水排放量,此地已有8个镇使用该项技术。近3年该项技术已经在全国各地实现减排污染物6万多吨、节支5000多万元。

(来源:上海科技报 2008年2月20日 B4创新周刊版 记者:汪炜)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