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夕阳无限好 晚霞映红天——服装学院第八期党校学员寻访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廖立生同志纪实(图)

发布时间:2008-03-27发布部门: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我们服装学院党校的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寻访“我心目中的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对我们来说是最具吸引力的一节党课。因为它要我们自己去发掘我们身边的优秀党员,通过这种面对面的方式,来发现那些平凡中的不平凡。
    
    我们第三小组的党校学员们非常有幸地采访到了第二军医大学肾脏科的教授廖立生老师,当我们一进入廖老师家时,廖老师家庭的朴素与老人家的慈祥就立即感染了我们。廖老师看到我们,和蔼地说道“看到你们这么年轻人都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我真的很开心。今天也不要说是采访了,我们就相当于座谈吧。”这位慈祥的老人一番质朴的语言,使我们很快聊了起来。
    
    首先,廖老师对自己做了自我介绍,他从申请入党直至加入共产党整整过了三十余年,迄今为止已经有二十年的党龄,并且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廖老师在第三遵义大学教书时入党,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人工肾是他在特殊的政治风波中研制的,并两次获得全国科学大会的科研标兵的称号。在他的经历中有很多令我们难以想象的艰辛故事。
 

    

    接着,廖老师联系自身给我们主要讲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入党动机
    廖老师在入党动机问题面前是指出:入党动机最重要的是为人民服务,并且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各方面都要严格按照党的要求,树立信念和理想,加深对党的认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廖老师从申请入党到最终成为一名党员,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时间。三十年,由于家庭成分问题及文革等客观因素党组织考验了他近三十年,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抱怨也没有改变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二、实践信念
    廖老师在回答当时是啥信念让他在艰苦的环境下想到为人民服务的时候朴实地回答道:“当时没有多想,就是为了救活他们,看到病人死的时候真的很难受。”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已经提高成为了一种自觉性,以自身优良的作风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廖老师在其所在医院创办了肾脏科,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还培养了大量肾脏学的人才, 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告诉我们,党员就是要脚踏实地干实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三、经历考验
    廖老师说,当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受到了极大的污蔑,但他经得起组织的考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及科研水平,不忘为广大人民群众牺牲自我,顶着巨大的压力勇于创新,并且坚信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为人民服务。有了良心、党性和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心,就会使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更强,就会更有热情,就会千方百计地去想办法动脑筋,做好工作。一位医生不仅需要具备强硬的医学素质,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他告诉我们,人总是要有所追求的,当通过自己艰辛的努力不断接近奋斗目标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多少金钱和荣誉都无法替代的。
    
    整个采访活动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着,廖老师说他现在依然会关注党的大政方针,也经常看书继续钻研他的学术问题,“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吗?他希望他的晚年可以“夕阳无限好,晚霞映红天”。他始终面带微笑与同学们交流。党校学员们通过交流,知晓了他许多感人的故事,发现了廖老师身上所折射出的优秀品质。此外,我们还结合自己在党校中所学到的知识与自身的学习心得体会,提出了许多问题。廖老师耐心地一一解答了我们的问题,为学员们上了一堂精彩而又鲜活生动的党课,使我们受益匪浅。
       
    从这位共产党员身上我们当代大学生看到了许多自己不曾有过的精神。作为共产党员,首先应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爱党之心,应该时时刻刻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应该是一个大公无私、廉洁奉公、英勇无畏的好干部;应该是一个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富于进取的改革者。

    通过本次采访活动,我们第三小组成员对“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名字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其实我们知道我们收获的还远远不止这些,面对这样一位共产党员,我们更多的是受到心灵的净化。感悟一个人,不是华丽的外表、堂皇的语言,而是高尚的思想。
    
    大爱无声,或许“无”才是“有”的最高境界。廖老师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却在无声的大爱奉献着付出着,在平凡中诠释伟大!

视频: 摄影: 撰写:雷思雨 信息员:严晨 编辑:邱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