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就是我生活一部分”——记特色项目凝聚社区、学校青年志愿者(摘录)
在上海,到处活跃着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华师大“爱心助苗”服务队、华阳社区青年中心、华政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这些基层团组织的特色项目,将活跃在学校、社区等基层的青年志愿者凝聚在了一起,在平凡的生活点滴中,默默坚持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迎接市第十三次团代会的召开,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推出报道,展现基层团组织的特色项目,并走近新当选的团代表和已离开共青团工作岗位的老团干,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对大会的良好祝愿。
【传承】
让社区志愿服务代代传
杨海鸥两年前从上大毕业,工作很忙碌,但每几个月她总会回到搬离许久的长宁区华阳社区一趟,为社区晚托班代代课,去看望社区敬老院的老人们。去年起,她又认了一个还在读大学的“妹妹”,每年资助1200元学费。和她做着同样的事的还有好几个年轻人,他们都曾是华阳社区为社区贫困青少年所办的自强少年学校的学生。“10年前,是志愿者帮助了我们;10年后,我们也想帮助到别人。”杨海鸥说。
“志愿者精神被传承下来,这是我们感到最有成就的事。”今年3月刚刚转岗的前华阳社区团工委书记毛毅,说起社区的青年志愿者工作时,仍掩不住一丝自豪。作为全国第一批青年志愿者注册基地试点单位,现在的华阳社区青年中心已成为上海最有名社区志愿服务的“供求站”。从寒暑假青少年托管服务,到平时晚上的作业辅导班;从创办十多年之久的华阳自强少年学校,到华阳社区法律学校,再到援助西部失学儿童的“格桑花”西部助学,华阳社区青年中心提供的志愿服务项目,吸引了大学生到职业青年的不同群体参与。
“接力棒”在十几年后传到了新生的手上。东华大学金融学系的大二学生熊萱和同学每周一、二、四晚和周六的下午,就要去为华阳社区的困难青少年“答疑解惑”。“这已经变成我生活的一个部分,不做的话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来源:青年报 2008-03-31 上海新闻版 记者:刘晶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