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全体党员教师,自1998年起每年多交一个月党费用来资助贫困学生,截至目前,捐助款项累计已达12.1万余元,惠及百余名贫困学生。
从1998年起,每个学年伊始,无论是院士还是普通教师,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的每个党员教师都会主动拿出自己一个月的党费交给党总支。少则几十、多则上千,他们将这笔钱作为资助贫困生的助学基金,并亲切地称它为“特殊的党费”。
有的党员教师家境相当困难,但交起这笔“特殊的党费”来却特别慷慨。学院党总支原委员李国维就是其中一位,他家里有众多兄弟姐妹,都靠其接济,但每一次李国维都带头捐款。他说:“内地和边远地区的人民生活更为艰苦,他们把孩子交给了学校,我们要对他们负责。”
靠着这笔“特殊的党费”,如今154名贫困生顺利完成了学业。2001级的小王是名特困生,学院每月资助他100元,直至他顺利毕业。毕业工作后的小王特地返回学院表示感谢,“没有老师们的党费,我很难坚持读完大学,我也要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同伴”。
在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教师的爱心奉献已成传统,连退休教师也不例外。陈全伦副教授1997年退休后,于次年建起了2万元的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和锦久奖学金,10年来已累计向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提供捐助20万元,惠及百余名品学兼优的学子。如今,在陈全伦10万元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的帮助下,学院应用化学系的罗艳、郭玉良等5名青年教师已经成为科研骨干,其中,罗艳还获得了桑麻纺织科技的一等奖,并入选上海市启明星人才培养计划。(本报记者 计琳)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2008年04月05日 第2版 作者:计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