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文汇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发布时间:2008-04-15发布部门:宣传部
文汇报 “文汇论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作者:贺善侃)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活力”、“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群”等新名词频频闪现,体现了我们党在推进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作用。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文化生产力”是首次出现于党代会报告的新概念。对文化生产力的关注,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文化生产力,既指渗透于物质生产力中的科学、文化因素,也指具有相对独立形态的精神生产力。任何时代的社会生产力都是人类用以影响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随着现代生产力由传统的“物质要素主导型”转向“智力要素主导型”,凝聚在物质生产力中的知识、科技、管理等文化因素也由辅助地位上升到主导地位。
    在现代生产力的结构中,文化生产力从以下诸方面体现出来:第一,技术文化,即凝聚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中的文化因素。第二,管理文化,即作为协调生产力各要素关系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等文化因素。第三,教育文化,即教育观、人才观在生产力整体效应中的体现。同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精神生产力更是一种明显的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这是因为:其一,传统生产力向智力型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生产力的转型凸现了科学、文化因素在物质生产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和知识的精神生产已逐渐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精神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信息产业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产业。在现代社会,知识的生产力已经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精神生产在社会生产中的日益重要无疑把文化生产力的作用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文化的力量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即把一个民族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不断推动民族向前发展的内在力量。可以说,文化力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命力所在。表现为一种观念形态(感情、愿望、理想、价值观等)的文化力,蕴藏在每一个民族成员之中,是综合国力的核心、灵魂和精神支柱,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一个强盛的国家,不仅要有繁荣的经济,也要有繁荣的文化;不仅要有强盛的经济国力,也要有强盛的文化国力。这是因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只有反映各民族利益的、为各民族所共同认同的价值体系才能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这样一种价值体系。它突出地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综合国力包括物质和精神两种力量。当今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知识力量和文化力量的竞争。一个强盛的国家,不仅仅表现为经济强国、军事强国;更表现为教育强国、思想强国、文化强国。
    文化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表现为:其一,文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文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动力作用既表现为一种精神动员,又表现为一种团结、凝聚力。其二,文化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其三,文化提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层次,缺乏文化含量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必然是低质量、低效益的活动。其四,文化不仅仅是手段,也是目的。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中,中国共产党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必须协调发展。十七大报告更是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十七大报告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并把“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具体内容之一。这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
    首先,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是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环节。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造就现代化的人才是推进先进生产力的关键。人才开发,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其次,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是提升全民族文化自觉的根本途径。文化事业是大众的事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也就是要去努力发现不同层次的文化自觉,充分挖掘各个层次的文化潜力,实现国民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其三,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基本途径。文化权益正是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文化权益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享受文化成果的权益;二是参与文化活动的权益;三是进行文化创造的权益。
    最后,发展教育事业,也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基本途径之一。十七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体现了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决心。这无疑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文化视野的充分体现。

    (作者为东华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新闻来源:文汇报 2008-04-14 第10版文汇论苑  作者:贺善侃)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