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有爱就会有希望——我校师生以多种形式哀悼遇难同胞,开展抗震救灾活动

发布时间:2008-05-19发布部门:宣传部
    当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的消息传来,每个东华人的心都为之沉重而悲痛,在深切悼念遇难同胞的同时,我们更为生者祈祷平安,镜月湖畔,逸夫楼前,砺志桥边,东华校园内无处不涌动着情系灾区、奉献爱心的一股股暖流……

“东华人”——我们共同的名字!

    地震消息传来不久,我校师生就以学院、部门、班级、支部等为单位自愿发起了为灾区人民募捐的活动。校红十字会、工会、团委在校园网上联合发出“情系灾区,奉献爱心”的捐款倡议,志愿者们在校内四处发放捐款传单,松江与延安路两个校区设立固定捐助点,并于13日到21日每天安排一个小时的集中募捐。从13日到16日,在短短四天的募捐活动中,校红十字会在两个校区共募得善款近20万元,捐款数额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尤其让人感动的是,捐款同学大多不愿留下自己的姓名,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再三请求下,即便留名,许多同学也只写上“东华人”的字样。此外,不少自己家中受灾但情况相对较好的四川籍学生也主动来到捐款现场担任募捐志愿者,帮助捐款活动能有序有效地开展。每个东华学子都流露出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诚挚真情。据了解,大部分学院都在辅导员办公室设立了募捐箱,有的甚至还安排了人员在党团活动室夜间值班,保证每一笔善款能随时送达。

    生活中总有些平凡的人和事在不经意间打动我们的心灵,面对灾难时,这种打动变得更加频繁与深刻。赵晨园同学是信息学院的学生,得知四川地震消息后,她义无反顾地把1200元奖学金全部捐给了灾区同胞。她说:“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记者还了解到,许多家庭经济条件本来就不好的特困生也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捐款队伍中来,他们从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生活费中拿出部分钱款捐给灾区,他们说,这时候汶川的同胞们比我们更需要帮助。捐款的同时,同学们在留言本上写下了许多祝福的话语:“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灾难,我们也许必须经历,但它绝对无法毁灭我们”,“希望灾区同胞们重筑‘心理家园’,前线的战士们也一定要平安归来”。每一字每一句都饱含着同学们对灾区人民的鱼水深情。

    学校广大教职工的捐款热情也广为高涨,各学院、机关部处正在源源不断地将老师们的捐款送至校工会。人文学院教师王平虽然身在美国留学进修,但从互联网等媒体上得知祖国四川地区遭受特大地震灾害的消息后,立刻打来越洋电话,再三叮嘱学院同事务必代他为灾区献上一份爱心。地震灾情也时刻牵动着学校老干部的心。地震发生当天,关维珍老师留着眼泪打电话到老干部办公室表示要捐款。陈克非老师因重病长期住院,他的儿子专程来到学校代替父亲献上一份爱心。汪绍兰老师捐款之余,还作诗一首:“震灾无情人有情,抢救生命心连心。献血无缘年老矣,募捐灾区爱心倾。”字里行间写满了对四川同胞的关爱。

    据了解,校工会与校红十字会将把师生募捐的善款全部转交给上海市红十字会。集中的募捐活动将持续到21日。之后,学校各单位的分散捐款还将继续进行,学校将通过上海市慈善基金总会等机构将这些后续捐款送到灾区人民手中。

“老师,哪里可以献血?”

    地震灾情传来以后,管理学院的辅导员王嵩老师每天都要不断收到学生发来这样的短信——“老师,哪里可以献血?”“老师,我们还想为灾区同胞做点什么!”。 事实上,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管理学院,我校每个学院都出现了学生献血热情高涨的现象。除了在经济上给予同胞援助外,目睹灾区大量人员受伤急需血液救援的景象后,同学们还期待着用满腔热血支援灾区,尽可能用献血这种最直接的救护方式拯救灾区同胞的生命。

    杨雨龙是信管0501班的大三学生,家住四川绵阳。在这次地震中,他的家人所幸平安无事。在得知家人平安之后,他没有过多地往家里打电话,他说要把通讯线路让给那些更需要的人。他还告诉记者,现在全家人都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父亲在机场负责运送物资,母亲与阿姨在临时安置伤员的中学里照顾病人,在联通工作的姨父正在争分夺秒地抢修通讯基站。身在异乡的他看着家乡人民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内心深处无比焦虑之余,更想为家乡人民做些什么。于是,他来到了上海市血液中心,作为我校学生志愿者代表报名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他说:“在家乡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虽然我们不能留在那里,但我也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家乡、为四川老乡做点贡献,看到我的家人奋斗在抗灾一线时,我的这个信念与决心也就更加坚定了。”

    电气0703班的余吉文也是前往上海市血液中心报名参加献血的学生志愿者代表之一,他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辅导员第一时间打电话过来关心同学们的安危,一天不止一次地问候与提醒大家。许多之前没有联系或很少联系的同学、朋友也都纷纷发来短信,关心他和他家人的安危。每次听到或看到这些关怀的话语时,他的内心深处总满怀着无限的感动。

这一刻,我们唱起国歌。

    16日晚10点左右,松江校区数十栋宿舍楼的学生自发统一熄灯三分钟,为灾区遇难同胞默哀,之后同学们又共同高唱起国歌,嘹亮激昂的歌声穿透茫茫黑夜,直达人心。同学们想借着歌声为灾区人民送去祝福,送去希望,更送去所有东华学子与四川人民心连心,共同面对灾难的坚定信念。

    19日下午2时28分,延安路校区师生代表聚集在延安路校区一号门国旗下,手系寄托思念和希望的黄丝带,在长鸣的警笛、车鸣、防空警报声中,深切哀悼5.12地震遇难同胞。默哀仪式结束后,在场师生面对庄严的五星红旗,共同唱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整齐嘹亮的歌声响彻在蓝天白云之下,回荡在这菁菁校园的每一个人心中。活动落幕,一根根温暖的黄丝带被系在了繁茂的樟树上,枝叶的新芽在斑驳的阳光下挽着丝带飘然起舞,在不止的风浪里显得格外生机盎然。

    19日晚7点,由校研究生会和环境学院研究生会联合发起的“烛光祈福活动”在松江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活动现场的气氛庄严而又肃穆。伴随着有关地震救助短篇的播放,主持人为大家宣读灾区受灾情况,救助情况,各地死伤情况。接下来祈福活动正式开始。活动参与者先到横幅上签名,之后手持未点燃的红烛,围着一个由红烛摆成的心形图案站成一圈。蜡烛的火焰盈盈跳动着,映出一张张眼含泪花的真诚祈福的脸。爱心火种传递者从心形图案中取火,首先点燃了他手中的红烛,并且将火种传递给了他身边的同学。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同学们的红烛都被点燃了,祈福的心也被照亮,所有的在场同学默哀3分钟,既为地震中死去的人们哀悼,又为尚未被营救的人们祈祷,祝福他们可以逃脱死神的魔掌,早日与亲人团聚!许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现场一片轻轻的啜泣声。最终,活动在歌声中结束。

    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各学院、班级、宿舍等各个层面都采取了多形式的抗震救灾援助活动:有的学院开展了“致灾区同胞的一封信”活动,有的学院组织师生进行了大规模的横幅签名。校学生联合会在灾情消息传来的第二天就开通了爱心贴网页(http://youth.dhu.edu.cn/love),全校的老师和同学均可以凭本人学号或工号登陆发帖祝福。爱心贴网页活动一经公布,立刻得到了我校师生的大力支持,截止到16日下午17时,共有近400人在爱心贴上发帖——“只要有爱,就有希望”,“愿逝者灵魂早日安息,生者振作起来,救出我们的同胞,重建美丽的家园”,“天灾降临,我们无处遁逃,但是我们的脊梁从来都是挺拔的。全国人民给你们力量,我们一起来支持这片热情的国土”之类的感言比比皆是。同学们相信,他们的祝福一定会穿越崇山峻岭,透过断壁残垣传递到每个灾区人民的心间,因为有爱就会有希望!
    

记者手记:

    采访中,记者无数次被发生在身边的这些人和事所感动,想用文字把所有一切都一一记录下来。然而此刻,与灾区人民所遭受的苦难相比,所有的语言和文字都显得有些贫乏,我们也许根本无法用这样的方式把这几天那些震撼心灵的故事完整地表达出来。灾难是无情的,但灾难面前,我们却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每个中国人,每个东华人心底最真挚无私的情感。 大爱无言,虽然我们身在遥远的上海,但每个人的心都是与灾区人民紧紧相连的。每一句祝福,每一次问候,相信灾区同胞一定都能感应得到。汶川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但伤痛之后,我们应该选择坚强,唯有用坚强才能化悲痛为勇气,才能和灾区人民一道重建美好的家园!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