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下午,一场题为《科学精神与学术道德》的精彩报告在2号学院楼516教室举行。我校人文学院贺善侃教授,围绕“何为科学精神”,“学术道德:科学精神的题中之义”和“以学术道德建设为抓手弘扬科学精神”三个话题向在座听众阐释了科学精神与学术道德的科学内涵与相互关系,并给出了如何进行学术道德建设的举措。校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林文伟老师以及全校100余名研究生聆听了贺善侃教授的精彩讲解。此次讲座为研究生部和研究生会主办的2008年东华大学研究生能力建设系列讲座第七讲。
何为科学精神?贺教授报告一开始就给出了科学定义:所谓科学精神,是指以求真创新为核心的科学家及科学的精神气质。科学精神是个体和群体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与科学体制化的科学精神的统一,是科学家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不断体现出来的高尚卓越的情操、气质、品格和行为特征以及科学体制化的价值观和规范的统一。结合着古今中外众多科学家的诸多事例,贺教授向我们列举了这些科学家身上所体现出的高贵科学精神与品质并教诲大家,关注一个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固然重要,但更要学习这些科学家科研背后的人格魅力即科研精神。
在“学术道德:科学精神的题中之义”这一话题里,贺教授首先向大家阐述了他眼中的学术道德含义即:学术道德是科研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也是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师德的重要内容之一。他着重指出:学术道德和学术腐败是一件事物的两面,结合着国内外著名的学术腐败案件,贺教授列出了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可能存在的主要表现: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科研中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伪造和修改实验数据以及一稿两投或两发等。同时他还就导致当今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从客观和主观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最后在“以学术道德建设为抓手弘扬科学精神”的话题里,贺教授就如何进行学术道德建设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要立高尚师德,弘扬奉献科学事业的崇高精神。第二,要营造良好、宽松的科研环境,弘扬“学术自由”精神 ,第三,要尊重学术规律,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第四,要加强制度建设,弘扬科学严谨精神。最后他告诫每一位聆听者:学术道德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生命。学术造假也许能得逞于一时,但终究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最终害的还是自己。因此,尊重学术道德是最高限度地保护自己。
整场报告,贺善侃教授以高度精炼的话语和引经据典的讲述,博得了台下热烈掌声,而这样一场以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为主题的报告对于广大研究生树立科学研究精神,端正科学研究态度,进一步提高学术道德修养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