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开始的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中,不少大学生将社会调查的目光投向实行一个多月的限塑令。“限塑令究竟限制了什么”、“限塑令带来了节能环保吗”、“限塑令与市民的环保意识”……这些调查报告的策划书中无一例外地提出,限塑令实行以来,虽然商贸市场的塑料袋使用量锐减,但是从目前所掌握的调查情况来看,限塑令执行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却不容忽视。
收费难解决白色污染
东华大学管理学院的一名教授称,塑料袋收费仅仅让消费者从免费使用到付费使用,一旦消费者习惯了塑料袋收费,那么目前已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将成为一个短期现象。
而有关部门不久前针对消费者的一项调查显示,有六成以上消费者对限塑令能否解决环保问题持怀疑态度。统计显示,我国超市行业全年使用塑料袋约500亿个,超市企业平均塑料袋的耗费量为销售额的0.2%,以超市类会员企业800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计算,塑料袋的消费量已达到16亿元,在实行限塑令后,超市的塑料袋使用量降低了60%左右。
污染源自人的行为
造成污染的不是塑料袋,而是人的行为本身。这是不少专家的看法。在他们看来,不管限塑令如何实施,如果不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就无法解决白色污染。
复旦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戴星翼教授称,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塑料袋的替代产品是完全环保的。他举例说,即使用纸袋替代塑料袋也不能解决污染问题,因为我国并不是木材资源丰富的国家,生产纸袋的原材料很多是麦秆等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D污染是目前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至于纸袋的回收再利用则对环境污染更加严重。而可降解塑料则是在普通塑料袋中添加碳酸钙和淀粉,在目前的垃圾分类中,无法将之与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完全分开,回收后会影响再生塑料制品的质量。
东华大学环境学院的柳建设教授也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塑料袋并不是坏东西,而是人们的使用方式和观念造成了白色污染,目前最关键的,是要增加塑料袋的重复使用率以及环保袋的使用。
(来源:文汇报 2008-07-09 第8版)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