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染文化味 透出人情味 提升“附加值”
从录取通知书看大学教育追求(摘录)
从薄薄一页纸,到印有烫金图案的精美卡片;从只寄录取通知书,到附上厚厚的新生服务手册和银行卡;从简单的祝贺,到展示大学精神,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人生……国内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断提升“附加值”,变得更有文化味和人情味,让人爱不释手。
寥寥数言,值得深深品味
复兴中学毕业生小陆收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还收到校领导致新生的一封信,久久品味:
“进入大学后,你会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你要去领悟一所有百余年历史的高等学府的精神和特色,去审视和把握自己的发展目标,你到复旦来做什么?毕业后要做什么?毕生要坚持什么?”、“无论你学什么专业,都当以天下为己任,关心社会发展,关心人类命运,关心百姓疾苦”、“社会上有不良的办事风气,但复旦不屑于规则外的力量,为了维护大家的利益和集体的荣誉,学校不姑息违背规则的人和事”……小陆说,这封信透着复旦的精神和风骨,在日后的大学生涯中,自己会经常拿出来读,琢磨字里行间的深意。
上海交大校长张杰在给新生的信中说,非常愿意成为新生的朋友,希望这封信成为彼此沟通的开始,这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校长之间的距离。
清华大学给新生的信中融入感恩教育:“请珍惜假期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尽一份为人子女的孝心;临行前再看望一下你的老师,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介绍详细,细到“座椅舒适度”
大学录取通知书越来越精美。东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由该校艺术专业教师精心设计,仿照了请柬的式样,不仅有专门的信封,还有封底和内页。通知书上印了烫金花纹,寓意“金榜题名”。“新版”录取通知书使得更多学生乐意收藏。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左下角,是一个“百年学府”红色印章,其真实“身份”是防伪标志,由纳米防伪涂层组成,这是复旦大学自己研发的产品。
装录取通知书的信封越来越厚。北大随通知书一起寄出的,还有一本厚达80多页的册子———《初入燕园》,被学生看作大学生活“锦囊”。册子里除了介绍北大校史外,还介绍了目前校园的情况,内容详细到某间教室光线如何、座椅舒适度如何、周围环境是否嘈杂等等,甚至还有对校园内几家自行车修理店师傅手艺的评价。
(来源:解放日报 2008-08-22 03版:科教卫·综合新闻 记者 徐 敏 )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