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师生为神七喝彩为祖国自豪(摘录)
本报9月27日综合消息 “打开舱门的那一刻,那道光非常好看,感觉就像获得新生一样,也像是我自己爬出去了一样。”25岁的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孟庆斌说。他在27日下午4点多开始就贴在电视机前,眼睛死死地盯着电视屏幕。
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将身体探出轨道舱外的那一刻,许多守在电视机前的师生们不仅为航天员喝彩,更为祖国自豪。
“中国太强大了!”东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大三学生刘璞,看完神七航天员翟志刚整个出舱活动,激动地喊道。为了目睹中国人“太空第一步”实现的这一历史性画面,平时4人的寝室,27日下午4点刚过,就聚集了十来个“楼友”围在一台电脑前,等待观看出舱网络直播。当看到翟志刚顺利打开舱门、挥动五星红旗向全世界人民问好时,宿舍里顿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在宇航员出舱观看过程中,同学们除了喜悦更多的是自豪,不仅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更为身为东华人而自豪。从神五到神七,提及在高科技材料等领域东华大学为我国航天事业所作的贡献,同学们一脸自豪地如数家珍。由东华大学自主研发的“宇航员尿液收集装置”以及“航天飞行器高可靠钝化玻璃”就应用在神七上。
身处地震灾区的北川曲山小学教师邓富强目睹了翟志刚行走的全过程,他感慨人的渺小与伟大。他说:“人在宇宙中太渺小了!地震的时候,人在一眨眼之间就可能失去生命。但是人也是伟大的。地震这么大的劫难我们都挺过来了,航天员面对空无一人的未知世界,还是勇敢地完成了太空挑战。”他说。
北京师范大学专攻科幻问题的研究生导师吴岩说:“我认为,走入太空具有特别的人文价值。我特别喜欢俄国人在谈太空行走时所用的词语‘进入开放的宇宙空间’。中国人已经在黄土地上匍匐了很多年,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我们的身体在太空中完全开放,这多么伟大。”(本报记者 计琳 朱振岳 通讯员 樊曜 方敏 孙庆华 向娟 新华社记者 姬少亭 王秀琼)
(来源:中国教育报纸 2008年9月28日第1版 记者:计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