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人民网等]广大师生为神七喝彩为祖国自豪

发布时间:2008-09-30发布部门:党委宣传部
人民网:"神七"问天激发学子创新使命 上海各高校师生热议"神七"(摘录)
 
    人民网上海9月28日电 (记者姜泓冰)自9月25日“神七”升空到今天的顺利返回,“神七”成了上海各高校的校园热门话题。校园网上,“神七”总能引起网友们的关注和热烈跟贴。师生们纷纷表示,“神七”是国家科研实力的展现,体现了中国人可贵的探索精神。

  9月28日下午,看着“神七”顺利返回地球的电视直播,复旦大学内不时响起一阵阵掌声和欢呼。05级生命科学院本科生郭琰雯激动地表示,神七发射成功,是许多科技工作者默默无闻的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奋斗的结果。航空人的探索精神最为令她感动。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07级博士徐康乐和06级博士杨琼梁看“神七”时更为关注技术上的细节。他们认为,“神七”任务的最大意义在于首次实现舱外活动。力学科学与工程系唐国安教授说,外太空是大国间竞赛的新的舞台。中国人的航空之路必须要靠自己一步步走下来,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神七”展示了不少我国自主研发的新技术,这让人很受鼓舞。

  上海交通大学选择9月28日正式成立航空航天学院,对接重大科技任务,为航空航天主战场服务;同时凝聚优秀人才,从事国家航空航天领域最紧迫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研究,打造一流的航空航天人才培养基地。

  东华大学参与了“神七”问天工程的宇航员尿收集装置、航天飞行器高可靠钝化玻璃材料、舱外航天服试验用暖提假人系统、舱外航天服防护材料等项目研究,为神七的成功发射、航天员顺利出舱和圆满返航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负责“舱外航天服试验用暖体假人系统”自主研发的服装学院张渭源教授率领课题组开展了长达十多年的技术攻关,今天看到神七顺利返航,心里比一般人更多一份欣慰。参与宇航员尿收集装置研发的袁琴华老师则用“既激动又紧张”来形容观看返航时的心情。神七顺利返航之后,如何将神七上的高科技转为民用,让这些神奇的科学“新贵”飞入寻常百姓家,已是这些专家眼下关注的新方向。张渭源教授举例说:宇航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可以运用到对免疫力极低的新生婴儿的医疗护理当中,飞行器与航天服材料的防火、防粒子碰撞等性能可以帮助人们加大房屋建筑尤其是煤矿的安全生产系数。而宇航员尿收集装置一旦开发出民用产品,将为老年人、瘫痪病人、婴幼儿等提供更贴心的帮助。

(来源:人民网 2008年9月28日 记者:姜泓冰)

----------------------------------------------------------

[中国教育报]广大师生为神七喝彩为祖国自豪 (摘录) 

  本报9月27日综合消息 “打开舱门的那一刻,那道光非常好看,感觉就像获得新生一样,也像是我自己爬出去了一样。”25岁的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孟庆斌说。他在27日下午4点多开始就贴在电视机前,眼睛死死地盯着电视屏幕。

  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将身体探出轨道舱外的那一刻,许多守在电视机前的师生们不仅为航天员喝彩,更为祖国自豪。

  “中国太强大了!”东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大三学生刘璞,看完神七航天员翟志刚整个出舱活动,激动地喊道。为了目睹中国人“太空第一步”实现的这一历史性画面,平时4人的寝室,27日下午4点刚过,就聚集了十来个“楼友”围在一台电脑前,等待观看出舱网络直播。当看到翟志刚顺利打开舱门、挥动五星红旗向全世界人民问好时,宿舍里顿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在宇航员出舱观看过程中,同学们除了喜悦更多的是自豪,不仅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更为身为东华人而自豪。从神五到神七,提及在高科技材料等领域东华大学为我国航天事业所作的贡献,同学们一脸自豪地如数家珍。由东华大学自主研发的“宇航员尿液收集装置”以及“航天飞行器高可靠钝化玻璃”就应用在神七上。

  身处地震灾区的北川曲山小学教师邓富强目睹了翟志刚行走的全过程,他感慨人的渺小与伟大。他说:“人在宇宙中太渺小了!地震的时候,人在一眨眼之间就可能失去生命。但是人也是伟大的。地震这么大的劫难我们都挺过来了,航天员面对空无一人的未知世界,还是勇敢地完成了太空挑战。”他说。

  北京师范大学专攻科幻问题的研究生导师吴岩说:“我认为,走入太空具有特别的人文价值。我特别喜欢俄国人在谈太空行走时所用的词语‘进入开放的宇宙空间’。中国人已经在黄土地上匍匐了很多年,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我们的身体在太空中完全开放,这多么伟大。”(本报记者 计琳 朱振岳 通讯员 樊曜 方敏 孙庆华 向娟 新华社记者 姬少亭 王秀琼)

(来源:中国教育报纸 2008年9月28日第1版 记者:计琳)
 

 

 

视频: 摄影: 撰写:人民日报记者姜泓冰 中国教育报记者计琳 信息员:邱登梅 编辑:邱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