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春的关怀与温暖送给贫困学生(摘录)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举行了以“年年寒冬送关爱,情暖学子创和谐”为主题的2009年春节向学生送温暖活动。333名家庭困难学生代表高兴地从校领导手中领到了学校发放的往返路费、具有北京特色的慰问品以及学校领导、老师亲手书写的春联。
青岛资助14万贫困家庭学生
本报讯(记者 孙军)春节即将来临,青岛市向14万名大中小学生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共计1.1亿元,基本覆盖了全市市属高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所有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青岛市委、市政府一向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受助学生比例,落实好各类资助政策。2008至2009学年,青岛市共投资近2.2亿元,资助学生14万名。其中,市属高校国家奖学金84人、国家励志奖学金2082人、国家助学金9619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7%;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11万多名,占在校生总数的87%;资助普通高中学校学生1万多名,占在校生总数的8%。青岛市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和补助资金达609万元。其中,免费提供教科书248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280万元,特殊教育学生生活补助81万元。
另外,为缓解因物价上涨给高校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该市积极采取措施,2008年春季和秋季分别为市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临时性伙食补贴,共为近9万名学生发放伙食补贴824万多元。
东华大学教师走进贫困生家
本报讯(记者 计琳)寒假期间,为了让贫困学生及其家庭感受到关怀与温暖,东华大学教师纷纷走进贫困学生家庭,与他们共庆新春。
通过家访,贫困学生家庭与学校有了一次很好的沟通。家住上海市嘉定区的小胡正在读大四,面临就业。他的父母正为儿子的就业而忧虑:“孩子马上要毕业,家里这么困难,根本帮不上忙,他要是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教师马上把学校“暖冬行动”等一系列支持毕业生就业的措施给他们作了详细介绍,并提供了目前的招聘信息,鼓励小胡调整好心态,主动把握机会。
家住长宁区的小周是一年级新生,退休后打工的母亲是她唯一的亲人。辅导员李老师告诉他们:“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是非常重要的适应期,所以,上学期学校针对一年级新生重点开展了大学生学涯规划指导工作,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尽快了解自己的学科专业,明确自己今后要学习的课程科目和知识体系。”
家访中,教师们还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学校“经济保证、精神援助、发展支持”的帮困育人工作方针,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积极进取。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09年1月27日 记者计琳)
撰写:中国教育报记者计琳 通讯员廖丽金 信息员:邱登梅 编辑:邱登梅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