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中央电视台等]世博倒计时50天:世博会志愿者服装 歌曲发布

发布时间:2010-03-15发布部门:党委宣传部
[CCTV新闻频道]世博倒计时50天:世博会志愿者服装 歌曲发布(摘录)


央视主持人:上海世博会的服装、手势和歌曲今天正式对外发布,第一批志愿者代表还专门穿上这些服装在发布会上来了一场服装秀。

央视记者朱虹:今天发布的志愿者服装一共有两大类,一类是园区内志愿者服装,都是绿色的,跟世博会会徽的色调是一致的,园区志愿者服装有一个名字叫“世界在我心中”,衣服上胸口都有一个“心”字,这是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标志。另外一种是园区外志愿者服装,主要以蓝色为基调,象征天空和大海的博大,也有一个主题“城市有我更可爱”。

志愿者服装设计师刘晓刚教授:功能性方面就会考虑志愿者工作环境是在户外,这个图案经过无数次修改,只有不断地修改,一次次地筛选下来,同时也吸纳了志愿者部要求的“世界在我心中”这个主题,我们把这个作为主要元素。

(来源:央视网 2010年03月12日16:00 CCTV新闻频道 记者朱虹 通讯员:胡倩立 邱登梅)
-------------------------------------------------
[青年报]世博倒计时50天 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服装、站体、主题歌发布(摘录)

    昨天上午,上海世博会倒计时50天之际,由上海世博会志愿者部主办,市文明办、团市委、世博局、市教卫党委和上海广播电视台承办的“浦江汇聚志愿心——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服装、站体、主题歌发布暨上海市杰出志愿者表彰仪式”在中远集团国际邮轮“新鉴真”号上隆重举行。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出席发布暨表彰仪式,并为“世博志愿者号”发布启航命令,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振武在仪式上发布了“上海世博会城市志愿服务站站体”,副市长沈晓明、市政协副主席钱景林等领导也出席了仪式。 

  世博志愿者服装闪亮登场 

  看,一群俊男靓女们在舞台上潇洒地走起了猫步。不过展示最大的亮点并非模特,而是他们身上的世博志愿者服装。 

  世博会园区志愿者运动服装名为“世界在我心”。据服装主设计师、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刘晓刚介绍,“胸前印制的‘心’字图案是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标志,像一条飘带从胸前飘过,体现了志愿服务的活力,也象征着志愿服务是一座沟通世界、传递友谊的桥梁。” 

  城市服务站点志愿者服装设计主题为“城市有我更可爱”,以蓝色为基调,象征天空、大海的湛蓝与博大。两套服装面料均以舒适为首要目标,加入吸汗、排热、防臭、防紫外线等功能,在此基础上兼顾美观和易打理。 

(来源:青年报 2010年3月13日 上海新闻 记者:丁元元 杨欣薇 通讯员:胡倩立 邱登梅)

------------------------------------------------------------
[SMG记录2010专栏]记录2010世博霓裳曲——专访东华大学刘晓刚教授领衔的世博服装设计团队

嘉  宾:世博服装设计师 刘晓刚、罗竞杰、李峻、曹霄洁、厉莉等
主持人:江晓青 

主持人:记录2010,我们关注2010,我是江晓青。不久前上海世博局宣布,由东华大学团队设计的世博会服装经过层层选拔已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服装什么样,有些什么特别呢?今天的“记录2010世博霓裳曲”就为你来解密。

记者:世博会也要有世博服?当然,那是给世博会的工作人员制作的工作服。上海世博会仅志愿者就达八万人,还有参观者服务,保安,司机,礼宾人员等等各有数万。他们需要标志清晰的制服,在各个岗位上让人们一目了然,于是为这些工作人员设计工作服就成为一个很特别的工作了。由著名服装设计师,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刘晓刚教授领衔的团队为世博会设计的服装一举中标。让人意外的是刘晓刚他们的出手并不是受命之作,完全是主动请缨的。
 
刘晓刚:实际上呢,我们这个方案是从08年6月份自己就开始研究了,因为我们发现世博会在我们家门口办,而且东华大学又强调为地方服务,因为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的学校,但是在我们的学科建设当中有一条就是强调为地方服务,而艺术设计这个学科呢,又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所以肯定要提前为上海世博会做准备。所以在一开始世博局还没有叫我们设计的时候,我们就跟着急,就觉得我们应该为世博服务。那么我们在前期就进入了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结果总结起来以后就递给了世博局的有关领导,说世博的服装应该启动了。 
记者:那也就是你们主动找上来的。 
刘晓刚:对,实际上我们的是主动请缨。 
记者:是你找的吗?是你出面的吗? 
刘晓刚:我们,包括我们学校的名义来出面,那么找了相关的他们的部门,后来他们才正式的把这个事情纳入到一个行政中心来具体负责。08年底09年初就定下来,决定开始正式启动这个事情了,但是他们不是很了解,因为毕竟是外行,我们就做了很多初步的设想,以及如何做法,整个计划应该怎么做的。那么我们提出了一些做法告诉世博局的有关部门和领导,包括一切前期的策划,比如世博局的主题应该是什么样的,服装的表现形式是怎么样的,它有几大板块啊,等等。随后世博局又通过向全市专业单位招标,招设计标的形式,我们仅仅作为参与方之一。 
记者:一共多少单位参与? 
刘晓刚:很多人,当时在招标会上满满一屋子人。有些是院校的,有企业的,有社会自由设计师,有一些设计机构的。甚至于有些团队我听说还有法国设计师都请到了,应该说这个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其他各支团队的人其实还是很优秀的。 
记者:那是经过几轮的评审? 
刘晓刚:经过5轮的评审最后确定了这些方案。 
记者:你们还现场答辩吗? 
刘晓刚:要现场答辩的。然后再根据专家的一轮轮的修改意见,再修改,修改了以后再投。 

主持人:上海世博会是全世界人民欢聚的盛会,工作人员服装作为构建主办国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除能满足基本需求外,传达世博会主题——城市让世博更美好,以及和谐城市的世博演绎精髓也是必须的,还要充分体现本地文化理念。东华设计的世博服还有什么样的特色呢?
请继续收听记录2010世博霓裳曲。
 
记者:在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办公室,刘晓刚和他的团队成员曹霄洁老师和李峻老师捧出了三大本厚厚的世博会服装方案,让人目不暇接。

记者:像你刚才讲到的,像设计世博服装有很多要考虑的因素,比如世博的理念,它的一些特性之类。这样的话作为你们团队,特别您是领军人物对于世博会要吃的很透,那是不是要做很多的工作。
刘晓刚:是的。在这之前所谓的前期策划就是我们和世博局的由关部门进行了一些沟通,谈论了很多次。世博的大理念我们知道“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是如何来体现呢?这句话很抽象的。到了服装它是比较具象的东西,你要把抽象的词汇变成具象的形式体现的出来,那才是设计的本意,所以我们就在和世博局讨论的基础上,把它提炼出四个主题,礼、乐、幻、和:“礼”强调我们东方的礼仪,因为我们是礼仪大国;“乐”就是快乐,快乐办世博;“和”就是体现我们全世界的主旋律应该是和谐,不仅是中国的主旋律;“幻”是科技未来感,历届的世博会都是讲究科技和超前的东西,所以这些方面我们也是放了一些元素。在这个主题下面,然后就需要有一些元素了。哪些元素能体现这些主题的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的。那么就是看个人的理解能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只有使更多的人接受,才能使大家产生共鸣,否则的话你自己的理解,别人不接受的话也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做了很多很多的方案,这里看到的仅仅是一部分。 
记者:这一部分大约占了多少比例? 
刘晓刚:我们实际上草稿阶段就画了500多套。 
曹霄洁:这样一本大概是五分之一,后来还有很多。 
刘晓刚:说起来四个系列都在里面了,但是成为正稿已经是经过我们自己的多轮删选和修改。这些正稿拿给世博局又会再筛选。

主持人:已经定稿的服装种类包括志愿者、参观者服务、安保、礼宾接待、车队司机五大职业类别。其中志愿者服装包括T恤、裤子、马甲、防雨夹克,以及帽子、鞋子、背包、水壶等系列的配饰。参观者服务人员、礼宾接待、车队司机等工作人员的制服则包含了衬衫、外套、裤子、裙子、旗袍、领带、丝巾等等。所有服装都有长短款,涵盖了春夏秋三季。 

记者:粗粗地一看,好像色彩上都是比较柔和的不是非常出挑的。 
刘晓刚:对,这个是我们认为的和谐的一种体现,不要太大红大绿的。另外“礼”也在这里面体现,因为世博会首先举办地在上海,上海的文化从总体上来说它不是大红大绿的,它还是比较含蓄,讲内涵的文化,所以在这个上面对色彩的要求,包括形体的要求,我们就要求整个设计往这方面靠,不要太过分张扬的东西。 
记者:这是不是还有一些季节性的原因,这次要跨半年的时间。 
刘晓刚:当然有季节性的原因,这次跨三季。因此为了体现这种勤俭办世博的原则,我们就进行了一些灵活的结构处理。 
记者:哦,比如说呢? 
刘晓刚:比如说,春天的服装你加个袖子到秋天就可以穿了。 
记者:那怎么加法? 
曹霄洁:短袖的T恤加个长袖,可灵活拆下,可脱卸式的。
刘晓刚:这样可以一衣多用,因为上海的夏天特别的热,但是可能到了初秋,到了晚上志愿者可能会冷,但是如果我们做两件衣服就可能是种浪费,所以这种可脱卸式的就比较经济。 
记者:短袖T恤可以加袖子变长袖,那么这个裤子是不是也可以拆卸变短裤? 
曹霄洁:对,长裤可以变中裤,中裤变长裤都是可以的。 
记者:那这件再加上一件背? 
曹霄洁:对,这背心的背面也是有一个设计,就是为了可以透气,这里有个可脱卸的布片的设计。包括我们在设计它的防护性方面,这些拉链全部都是反光材料,就是晚上一个灯打过来,可以看见的,保护志愿者。 
记者:这个是全套对吗,从帽子到鞋子都需要设计吗? 
刘晓刚:是的,包括帽子、鞋子、水壶、背包。
记者:噢,还有雨披。
曹霄洁:这些都是根据防护的需求嘛,万一夏天来个雷阵雨。像这个防雨夹克是非常轻薄的,而且它收起来就巴掌大小的袋袋就收在里面,平时可以随身携带的。当时我们的帽子方案,帽子上面都是可以脱卸的,它脱卸下来就变成这样一个,就是这种形式的。
刘晓刚:这个就变成夏天穿的。
记者:变成夏天遮阳的。

主持人:由于最后的定稿要由世博局来决定宣布,所以记者见到的方案上的服饰多种颜色的,仅以志愿者服装为例,就有橙色、蓝色和绿色三种,因为世博会历时半年,为了兼顾节俭方针和时尚风格,所以考虑了跨三个季节的设计。马甲采用了多功能的立体袋,方便志愿者放置物品。马甲上的拉链都采用反光材质,以保障夜间志愿者的安全。马甲的内层为网眼材质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同时服装的设计要表现团队感、形象感,能够醒目易见地传递快乐。色彩上立足奉献、热情、时尚,让人感觉温暖。而衣领内侧彩虹渐变的设计则传递着阳光般的热情。上海世博会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设计团队在设计参观者服务人员与礼宾人员接待制服时把上海市市花——白玉兰造型应用在女宾造型和服装的领口袖口,甚至盘扣花型衬衫底纹上,力求展现地域文化特点。而如何做到融合而不是图解,则是让设计者多费心思。
记录2010,世博霓裳曲继续播出。
 
记者:与刘晓刚以及他的团队曹霄洁、李峻等老师在一起交流,好似上了一堂服装美学课。
记者:那我们这个怎么体现中国元素呢? 
刘晓刚:比如说讲到文化的话,它首先是在上海办的,它有点海派的特色。海派特色我们通常会想到用白玉兰来表现我们的海派特色。但是这个白玉兰又不能太图解,还是需要把它变得有点抽象。 
记者:但是像我一看可能我不会联想到白玉兰,比如这个礼宾接待服,您说的这个是裙装的裙摆跟那个门襟的线条都是白玉兰花瓣的线条。但是可能从我的角度,不是一下子能看出来。 
刘晓刚:看不出来就对了,如果看得出来那就是图解,图解是很低劣的一种设计,一定要把它
拆散了,把元素打散了以后重新构成,感觉一说,点一下有道理。 
记者:这非得点了才能让人知道,呵呵。
刘晓刚:当然,你接触得多的话,不点也行。
曹霄洁:你看这里,袖子这里,一看就有上海特色的。
记者:噢,这个就比较具象了,对,稍微有一点点不可多,太多就像道具了。毕竟也是一个日常的服装,而且是个标志性的服装。
刘晓刚:对,它还是要有亲近感,你想一个人穿着道具,你愿意和他说话吗?这样距离就会产生。 
记者:上海元素应该还有另外一种,比如旗袍,尤其一讲到上海,人们第一反应就是旗袍。那海派旗袍在我们这次设计中有体现吗? 
曹霄洁:是有的。是改良旗袍,但是不是太多,在我们里面的比例很低。 
记者为什么呢? 
曹霄洁:因为旗袍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传统。仅仅的是感觉哦,给人的感觉还是中国传统的服装。因为世博会是挑战人类未来智慧的一个盛会,所以我们感觉它需要更加国际化一些,设计的更加未来化一些。
记者:那你们在当初磨合的时候是不是会有很大的冲突。 
曹霄洁:是的,一开始初稿海选上来会有很多旗袍的。但是后来我们设计总监刘老师还是觉得需要更加未来一些,所以后来我们的衣服还是很具有未来感的。 

罗竞杰:还有一个原因是服装类型的原因。就是比如说,志愿者、参观者服务等等大部分岗位它不适合嫁接旗袍的元素。
记者:恩,穿上会比较拘谨。
罗竞杰:一个它是属于礼服类的,我们需要设计的是比较职业的,当然里面还有旗袍元素,比如有立领的元素。它并不是把整件旗袍做成一个设计,其实像前面的有些是有立领设计的。你看这些男装女装都有立领的设计。
曹霄洁:这些虽然很未来,但是其实它是用上一些中装的元素,运用了旗袍元素,但整体还是比较未来感的。 

主持人:这位说话的是罗竞杰,是服装学院留学意大利的硕士。曹老师说像罗老师这样的学术背景的教授、博士在这个团队里比比皆是。 

曹霄洁:还有很多老师都参与其中,基本上服装设计系的有关教师都调动起来了,还有像平面设计系的几位老师也都调动起来了,因为我们里面很多图案都是平面设计的,还有像服装板型方面还有服装工程的老师一起配合的,所以我们团队很多老师是很厉害的。
记者:那你们这个团队配备齐全了。
曹霄洁:像这两位同学,厉莉、顾雯是博士研究生。除了博士研究生,我们还有硕士研究生,还有本科生。
记者:那就是个梯形团队。比较难以想象的就是刚才刘老师讲的你们最多的时候有几十人,那时候是怎么挑灯夜战,是在大教室里吗?
厉莉:那时候我们都不睡觉的,刘老师没有睡觉,大家都没有睡觉。我们甚至还借用了学校的电脑室,我们的办公室已经完全坐不下了。就专门借了一个电脑室,同学都在里面,包括我们中午吃饭和晚上吃饭的时候都还另外再借了一个教室。很大很大的一个教室,大家就一起在里面用餐。
曹霄洁:教室里一排一排老师都坐着,大家一起吃盒饭,像上课一样吃饭,很壮观的。

主持人:世博服从图纸到样衣,其实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研发工作。为了使面料达到环保、科技、吸湿、排汗、挺括、抗皱等要求,刘晓刚他们运用了东华大学的科技元素,学校的国家教育部重点面料实验室,染整实验室等等都提供了科研专利。当然对于打样的企业的要求也近乎苛刻,十几家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设备,而这些企业最终是不是能够拿到生产权还是未知数。 
李峻:这个服装不仅仅我们是反映在图稿上面,这些所有的服装都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把它制作出来的。大量的校企合作的单位给我们支持的。 
曹霄洁:有家国内很大的衬衫企业,像这些衬衫的衬衫布里面都是把世博的LOGO都织进去的。当时他们的负责人问我们可以不可以用印花工艺把LOGO印上去,因为把LOGO织进去需要重新开版很贵的,并且也不确定是否由他们来最后的制作。但是我们认为那样档次就不够了,效果也不好了。所以一定要求他们把LOGO用提花织在里面,他们就整个集团给我们开绿灯,把世博LOGO给我们织进去。所以背后有很多的无名英雄,到后面其实就是无名英雄。这些单位一定要好好谢谢他们的, 因为这个很难做的,因为这个就是从无到有的研发工作。其实生产工作很简单的,就是有个样子生产就好了,但是真正的服装的研发,像这种颜色调试,这个是不是调到准,我们就有好几次的反复。调试的颜色,包括这个花型怎么样可以印到最好,包括这个花型都不是原先的样子。
主持人:这个是渐变的?
曹霄洁:是的,这个很难做的。
李峻:这个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打了无数的样,才调试出来。而且打样单位非常的辛苦,但是其实他们在打样的时候并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得到最后的生产,这些打样单位等于说在做贡献,所以说非常的感谢他们。这些都是我们校外实践基地的企业,其实在打样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都是深入到企业来跟他们的制作人员一起协作。有些企业在很远的郊区,有些企业在外地,所以为了一件衣服的打样,来回的人力物力学校都投入了非常大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东华大学等于为了世博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罗竞杰:但是大家都认为能为世博做贡献是非常开心很值得的。 
曹霄洁:是啊,我们都觉得很光荣,也不计较什么了,这次觉得是千载难逢,真的是千载难逢。上海搞那么大型的国际活动,就在家门口,东华大学如果不做贡献的话真的是太遗憾了。
罗竞杰:不管是学生老师都一样,都是属于义务的,而且都是属于一种责任吧。做到社会和大众的认可,我觉得才是更重要的,关键还是要老百姓喜欢。 

(来源:上海广播电台 2010年2月5日记录2010栏目 记者:江晓青 通讯员:段然 邱登梅 )


视频: 摄影: 撰写:CCTV SMG 青年报等记者 信息员:邱登梅 编辑:邱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