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科技助"小绳索"转型升级 绳索专家国际论坛举行
近日,东华大学举办国内首个绳索专家国际论坛。科技给力小绳索,正在助推绳索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文章。
从简单的结绳记事到捆绑物品,直至今天的农林种植、海洋捕捞、消防救灾等各领域,人们对绳索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据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邱夷平教授介绍,我国约有1万多家绳索生产企业,却处在高能耗、低性能、缺技术、少人才、低利润的“尴尬”境地。目前,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已研究出一种耐高温的绳索,可用于火场逃生装备,学院还将与企业联合开发深海石油钻井平台缆绳等高新技术。
(来源:新民晚报 2011-04-19 作者:张炯强 通讯员:向娟 邱登梅)
-------------------------------------------------------------
[解放牛网]科技给力小绳索 助推产业大文章 东华大学举办国内首个绳索专家国际论坛
晨报讯 日前,东华大学举办的国内首个绳索专家国际论坛让人们把目光聚焦到了“绳索”这个“熟悉的陌生人”身上。说它熟悉,是因为与生活息息相关;说它陌生,是殊不知看似其貌不扬的绳索,只要利用科学技术优化纤维结构,提升品质性能,不仅能“上天”牵引高空热气球,还可以“入地”固定拉索桥,更可以“下海”开展深海作业。科技给力小绳索,正在助推绳索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文章。
此次论坛主要围绕国际绳索最新动态、功能化绳索开发与应用、绳索结构力学与计算机模拟、化纤新材料等主题进行报告交流和研讨,不仅邀请了世界著名绳索专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资深教授约翰?赫尔博士,还吸引了国内近40家知名绳索企业,是国内首个以论坛形式召开的专注绳索科学和技术研究的专业国际性会议。
从简单的结绳记事到捆绑物品,直至今天的农林种植、海洋捕捞、消防救灾等各领域,人们对绳索性能如高强度、轻重量、耐高温、耐腐蚀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据论坛承办方、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邱夷平教授介绍,目前,我国约有1万多家绳索生产企业,虽然产业规模很大,从业人员众多,但却存在高能耗、低性能、缺技术、少人才、低利润的“尴尬”境地。国内绳索卖0.7元一米,国外绳索却卖40元一米,价格相差近60倍,究其原因就在于后者进行了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绳索的应用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以墨西哥湾深海石油钻井为例,相比既重且易绣的钢绳而言,高性能的合成纤维绳索不仅强度高、重量轻,而且能很好地克服海底的压力、洋流、海水腐蚀等各种问题,在超过3千米的深海作业照样“如履平地”。邱夷平教授说:“科学研究不是为科学而科学,而是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我们举办这次绳索论坛正是为了发挥东华大学在纺织、材料、纤维等领域的学科和工程研究优势,为绳索业这个‘边缘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重要力量。”
邱夷平教授还告诉记者,目前,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正积极与国内有关知名绳索企业开展项目合作,计划于今年8月编制出《中国绳网产业技术转型路线图》,为政府机构和绳网企业分别提供决策依据和发展建议。学院在已有的耐高温火场逃生绳索装备等研究基础上,下一步还将与企业联合开发深海石油钻井平台缆绳等高新技术,“让我们国家的绳索产业向高科技积极迈进,朝民生急需的方向转型!”
(来源:新闻晨报 2011-04-18 记者 董川峰 通讯员 向娟 邱登梅)
-------------------------------------------------------------
[上海科技报]科技给力小绳索 书写产业大文章 东华大学举办国内首个绳索专家国际论坛
本报讯 日前在东华大学举办的国内首个绳索专家国际论坛,让人们把目光聚焦到了“绳索”这个“熟悉的陌生人”身上。说它熟悉,是因为与生活息息相关;说它陌生,是因为看似其貌不扬的绳索,只要利用科学技术优化纤维结构,提升品质性能,不仅能“上天”牵引高空热气球,还可以“入地”固定拉索桥,更可以“下海”开展深海作业。科技给力小绳索,正在书写绳索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文章。
从简单的结绳记事到捆绑物品,直至今天的农林种植、海洋捕捞、消防救灾等各领域,人们对绳索性能如高强度、轻重量、耐高温、耐腐蚀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据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邱夷平教授介绍,目前,我国约有1 万多家绳索生产企业,虽然产业规模很大,从业人员众多,但却存在高能耗、低性能、缺技术、少人才、低利润的“尴尬”境地。国内绳索每米卖0.7 元,国外绳索却能卖40 元,价格相差近60 倍,究其原因就在于后者进行了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绳索的应用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以墨西哥湾深海石油钻井为例,相比既重且易绣的钢绳而言,高性能的合成纤维绳索不仅强度高、重量轻、而且能很好地克服海底的压力、洋流、海水腐蚀等各种问题,在超过3000米的深海作业照样“如履平地”。邱夷平教授说:“科学研究不是为科学而科学,而是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举办这次绳索论坛正是为了发挥学校在纺织、材料、纤维等领域的学科和工程研究优势,为绳索业这个‘边缘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重要力量”。
(来源:新闻晨报 2011-04-20 记者陶婷婷 通讯员 向娟 邱登梅)
-------------------------------------------------------------
[上海教育新闻网]东华大学举办国内首个绳索专家国际论坛
12 本网讯(通讯员 向娟 邱登梅)4月13日至15日,在东华大学举办的国内首个绳索专家国际论坛让人们把目光聚焦到了“绳索”这个“熟悉的陌生人”身上。说它熟悉,是因为与生活息息相关;说它陌生,是殊不知看似其貌不扬的绳索,只要利用科学技术优化纤维结构,提升品质性能,不仅能“上天”牵引高空热气球,还可以“入地”固定拉索桥,更可以“下海”开展深海作业。科技给力小绳索,正在助推绳索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文章。
此次论坛主要围绕国际绳索最新动态、功能化绳索开发与应用、绳索结构力学与计算机模拟、化纤新材料等主题进行报告交流和研讨,不仅邀请了世界著名绳索专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资深教授约翰•赫尔博士,还吸引了国内近40家知名绳索企业,是国内首个以论坛形式召开的专注绳索科学和技术研究的专业国际性会议。
从简单的结绳记事到捆绑物品,直至今天的农林种植、海洋捕捞、消防救灾等各领域,人们对绳索性能如高强度、轻重量、耐高温、耐腐蚀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据论坛承办方、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邱夷平教授介绍,目前,我国约有1万多家绳索生产企业,虽然产业规模很大,从业人员众多,但却存在高能耗、低性能、缺技术、少人才、低利润的“尴尬”境地。国内绳索卖0.7元一米,国外绳索却卖40元一米,价格相差近60倍,究其原因就在于后者进行了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绳索的应用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以墨西哥湾深海石油钻井为例,相比既重且易绣的钢绳而言,高性能的合成纤维绳索不仅强度高、重量轻,而且能很好地克服海底的压力、洋流、海水腐蚀等各种问题,在超过3千米的深海作业照样“如履平地”。邱夷平教授说:“科学研究不是为科学而科学,而是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我们举办这次绳索论坛正是为了发挥东华大学在纺织、材料、纤维等领域的学科和工程研究优势,为绳索业这个‘边缘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重要力量。”
邱夷平教授还告诉记者,目前,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正积极与国内有关知名绳索企业开展项目合作,计划于今年8月编制出《中国绳网产业技术转型路线图》,为政府机构和绳网企业分别提供决策依据和发展建议。学院在已有的耐高温火场逃生绳索装备等研究基础上,下一步还将与企业联合开发深海石油钻井平台缆绳等高新技术,“让我们国家的绳索产业向高科技积极迈进,朝民生急需的方向转型!”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1/4/16 作者:向娟 邱登梅)
-------------------------------------------------------------
[科技日报]绳索专家国际论坛在上海举行
本报讯 (记者魏东)4月14日,第一届东华大学鲁普耐特绳索专家国际论坛在上海市举行。
该论坛旨在推动中国绳索产业创新发展,促进国内外绳索研发机构、企业家和学者之间在生产经验、加工技术、原理设计以及绳索高性能化、高功能化等方面加强产学研联合,以提升绳索产品附加值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论坛上,世界著名绳索力学和纺织科学专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资深教授约翰·赫尔博士,国内著名化纤专家、东华大学高分子材料学科王依民研究员、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邱夷平分别针对绳索结构力学与计算机模拟、化纤新材料功能化绳索开发与应用、国际绳索最新动态等现场作了精彩报告,并与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来源:科技日报 2011-04-17 作者:魏东)
视频:
摄影:
撰写:新民 新晨 上海科技报 科技日报等记者
信息员:邱登梅
编辑:邱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