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新民晚报]上海市教委3年来投入3000万元为大学生创新

发布时间:2011-05-11发布部门:党委宣传部
    昨天(5月8日)下午,在东华大学举行“第二届上海市大学创新论坛”现场,同济大学力学专业本科生郭沫君展示了他的折叠机航模和丰富的想象力:一个小小的力学装置,飞机机翼可打开可折叠,如果是航模,可以放进行李箱,方便携带;如果是大型滑翔机,可以大大节省停机空间。小郭同学坦言:自己现在制作是航模,可以飞上天,但做成真正的折叠飞机,能否飞上天就不得而知了。可是,就凭他的这一个想象力,他的项目获得了市教委1万元的扶持。 
    参与大学生近万人 
    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傅建勤介绍,自2008年实施“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以来,市教委已连续3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助1000个大学生创新项目,参与创新计划大学生近万人。傅建勤介绍,专家审批创新项目是否可获资金支持,并不看重项目的技术含量、市场前景,“富于想象力”才是扶持标准。他透露,实际上,九成以上的项目最终会“失败”,但这并不影响市教委的投入,“因为创新计划不是科技成果的竞赛,而是大学生创新课程的投入,旨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此,市教委3年来已投入3000万元为大学生创新“买单”。 
    一件金属器械,看上去体积不大,取名“多功能应急救援工具”,把它打开再看,其中的零部件竟能组装成铲子、锤子、医药应急包等16种救灾工具;一只不起眼的金属盒,配上专业仪器,就成为污染物的监测仪……创新论坛上,大学生们的奇思妙想令人目不暇接。东华大学副校长邱高教授说:这些创意多数将来未必能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也许永远都不会成功,但是,它却培养了大学生四种反应能力,好奇、兴趣、怀疑和想象力,而这正是创新的原动力。 
    好奇心引发新思路 
    据了解,目前,本市大学生创新发明,不仅能得到市教委专项资金的扶持,还能获得国家、各高校及二级学院的资金支持。近4年间,东华面向全体学生,投入创新计划经费541万元。 
    创新计划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东华服装学院工业设计系的大四学生陈小翔设计了一款自动绘画铅笔,不用切削,不耗木材,轻松一摁就能自由控制笔芯长度,他的这个项目获得2010年“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资助。陈小翔的发明源于自身经历,4年前他参加艺术类高考时,每天都要连续画上4-5个小时的画,常常为削铅笔和笔芯易断而烦恼。当时,他就寻思着有没有一种专门为画画的人设计的自动铅笔,可惜国内市场几乎找不到这样的产品。于是,改进绘画铅笔的念头从此便在小翔的脑海中落了地生了根。陈小翔说:“我是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心走进创新计划的,不断失败与挑战,让我每天都处于思索中,感觉到了学习的乐趣。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实践出真知’,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

(来源:新民晚报 2011年05月09日 作者:张炯强  通讯员:向娟 邱登梅)

视频: 摄影: 撰写:向娟 邱登梅 作者:张炯强 信息员:向娟 编辑:邱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