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第二届上海大学生创新论坛在东华大学举行
为总结交流“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的建设成果与经验,营造推动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开展的良好氛围,5月8日,由上海市教委主办、东华大学承办的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论坛在东华大学举行。
此次论坛共收到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等17所沪上高校推荐的154个项目案例和139篇学术论文,经专家评审,从中遴选出100个“百佳项目”和100篇“百优论文”,并从“百佳项目”中评选出了25个“最佳实践”项目。论坛现场,以展板形式集中展示了各高校的60个创新项目成果,并由参加论坛的师生当场投票,选出了10个“我最喜爱的项目”。论坛还组织了各高校项目组进行了分论坛交流。
“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是上海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8年启动实施以来,上海市教委已连续3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助1000个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截止2010年底,该计划已累计资助上海大学生创新项目3000个,覆盖工、理、文等多个学科类别,参与大学生近万人。
作为本届论坛的承办方,东华大学近年来在大学生创新教育方面成绩突出。学校于2007年被列为首批60个“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之一,累计受资助国家级创新项目150项;2008年作为上海市首批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的高校之一,累计受资助项目180项。从1999年起,校级项目重点资助项目已立项建设14期,项目达700余项。近4年,学校面向全校学生,投入创新计划专项经费541万元,开展重点项目研究的学生超过2000人。学校以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为重要载体,已逐渐形成国家、上海市、校级重点和院级创新项目四个层次的创新培养体系。
近年来,东华学子在各级创新竞赛中频频获奖。东华学子的大学生创新实验性计划项目“基于生物技术的新一代固化水研究”、“野外作业用全天候可识别多功能服装的研究与开发”等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上被选为“我最喜欢的项目”。信息学院本科生组队设计的作品“基于颜色识别的手指多点触控系统”一举夺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
信息学院副院长仇润鹤教授常年担任创新活动计划项目指导老师,其表示,学生的这些获奖不是偶然,学校的“按大类招生、学分制管理”等举措在让学生拥有宽厚知识基础的同时更让学生拥有了学习的自由度,“开放实验室、开设创新选修课、开展第二课堂系列活动、进行优异生培养”等举措让有学术兴趣的学生得到了系统、专业的指导,“组织学生参加专题竞赛、课题研究,进行创新活动交流”等举措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东华大学副校长邱高教授指出,对大学而言,创新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创新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创新不是教出来的”,大学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支持学生的学术兴趣、怀疑精神,并为学生积极搭建深入企业、社会的实践平台,学生才可能关注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创新实践。其表示,学校积极承办创新论坛、竞赛等活动,就是希望让师生深入分享创新体验和成果,学校还将弘扬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传统,结合“创新计划、卓越工程师”等计划的实施,为培养创新人才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来源:光明网 2011年5月10日 记者曹继军 通讯员:向娟 邱登梅)
-------------------------------------------------------------
[人民网]上海举办第二届大学生创新论坛 三年支持3000项创新活动不重结果旨在育人
人民网上海5月8日电 不耗木材,轻松一按就能自由控制笔芯长度,一款刚获得两项国家专利的自动绘画铅笔让画家和学画者们不再为时时切削铅笔而头疼。这样一支铅笔的发明者,是一位本科生……在5月8日举办的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论坛上,像这样由大学生凭兴趣发现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取得的创新成果,还有很多。
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论坛由上海市教委主办、东华大学承办,展出并研讨的是过去3年来“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论坛共收到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等17所沪上高校推荐的154个项目案例和139篇学术论文,经专家评审,从中遴选出100个“百佳项目”和100篇“百优论文”,并从“百佳项目”中评选出了25个“最佳实践”项目。论坛现场,以展板形式集中展示了各高校的60个创新项目成果,并由参加论坛的师生当场投票,选出了10个“我最喜爱的项目”。
“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是上海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8年启动实施以来,上海市教委已连续3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助1000个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截止2010年底,该计划已累计资助上海大学生创新项目3000个,覆盖工、理、文等多个学科类别,参与大学生近万人。
自动绘画铅笔的设计者、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工业设计系大四学生陈小翔,就是在学画过程中遇到经常削铅笔、笔芯易断等烦心事而动起了研制自动绘画铅笔的念头。从大一时对制笔技术一无所知,到大三熟知整个制笔工艺流程,小翔知识面得到开阔,实践动手能力也大大增强。“最大收获就是‘实践出真知’,学会了如何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他说。
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傅建勤表示,“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实施3年以来,上海市大学生公开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及获得授权专利数量都有大幅提升。不过,该计划资助的3000个创新项目中,绝大多数最终并未形成论文、专利等成果。他们更看重的是通过项目实施,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创新实践的机会,包括包容失败的机会,从而改革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强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
傅建勤还表示,目前列入国家、地区及高校各级创新活动计划的项目中,还有不少是由高校教师将一个大科研课题分解成若干小课题交给学生完成的,这样的活动虽然也能让学生受益,但仍然属于延续性、参与性工作,与以大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创新培养体系仍有一定距离。创新人才培养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来源:人民网 2011年5月8日 记者姜泓冰 通讯员:向娟 邱登梅)
-------------------------------------------------------------
[新民网]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论坛举行
【新民网·独家报道】为总结交流“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的建设成果与经验,营造推动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开展的良好氛围,5月8日,由上海市教委主办、东华大学承办的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论坛在东华大学举行。
此次论坛共收到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等17所沪上高校推荐的154个项目案例和139篇学术论文,经专家评审,从中遴选出100个“百佳项目”和100篇“百优论文”,并从“百佳项目”中评选出了25个“最佳实践”项目。论坛现场,以展板形式集中展示了各高校的60个创新项目成果,并由参加论坛的师生当场投票,选出了10个“我最喜爱的项目”。论坛还组织了各高校项目组进行了分论坛交流。
“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是上海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8年启动实施以来,上海市教委已连续3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助1000个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截止2010年底,该计划已累计资助上海大学生创新项目3000个,覆盖工、理、文等多个学科类别,参与大学生近万人。
创新往往从细小处体现,现场,一只自动绘画铅笔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这种铅笔一改传统刀削木皮的方式,而是用按压来自由控制笔芯的长度。该项目获得2010年“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性活动计划”资助,并获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两项国家专利。
发明自动绘画铅笔的陈小翔是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工业设计系大四学生,有此想法正是出于日常生活的经验。高考前期,每天连续几个小时的绘画,让陈小翔不时为传统铅笔的不便而烦恼,于是改良的想法便深深根植。进入大学后,在学校老师和制笔企业的帮助下,经过反复试验,陈小翔的构思得以实践。
作为此次“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论坛”的承办方,东华大学副校长邱高教授指出,对大学而言,创新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创新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创新不是教出来的”,大学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支持学生的学术兴趣、怀疑精神,并为学生积极搭建深入企业、社会的实践平台,学生才可能关注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创新实践。他同时表示,学校积极承办创新论坛、竞赛等活动,就是希望让师生深入分享创新体验和成果,学校还将弘扬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传统,结合“创新计划、卓越工程师”等计划的实施,为培养创新人才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来源:新民网 2011-05-09 记者 周晏珵 通讯员:向娟,邱登梅)
-------------------------------------------------------------
[中国新闻网]创新教育方式“灌溉”灵感 大学生创新论坛举行
中新网上海5月8日电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论坛8日在上海东华大学举行。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等17所沪上高校携154个推荐项目案例和139篇学术论文参加了论坛。
论坛上,一款由东华大学学生陈小翔设计的自动绘画铅笔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这种铅笔不用切削,不耗木材,轻松一摁就能自由控制笔芯的长度,不仅环保节能,也解决了令许多人头疼的削铅笔问题。该项目获得2010年“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性活动计划”资助,并获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两项国家专利。
陈小翔称,他是学绘画出身的艺术特长生,07年准备高考时,每天要连续画上4、5个小时的画,常常为削铅笔和笔芯易断等问题而烦恼。他寻遍了国内市场,始终找不到一种专为画画人设计的自动铅笔,于是,改进绘画铅笔的想法便在他心里生了根。进入大学后,他在学校老师和制笔企业的帮助下,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设计出比较成熟的自动绘画铅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学校、企业的帮助下,将他们的灵感和创意变成现实。4年内,东华大学投入创新计划专项经费541万元,开展重点项目研究的学生超过2000人。东华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仇润鹤常年担任创新活动计划项目指导老师,他表示,东华的“按大类招生、学分制管理”等举措,在让学生拥有宽厚知识基础的同时更让学生拥有了学习的自由度,“开放实验室、开设创新选修课、开展第二课堂系列活动、进行优异生培养”等举措让有学术兴趣的学生得到了系统、专业的指导,“组织学生参加专题竞赛、课题研究,进行创新活动交流”等举措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东华大学副校长邱高认为,学校应为学生积极搭建深入企业、社会的实践平台,积极承办创新论坛、竞赛等活动,让师生深入分享创新体验和成果,学生才可能关注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创新实践。带着问题学习,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学习效果更强。这对培养创新人才十分重要。(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5月9日 记者邹瑞玥 通讯员:向娟 邱登梅)
------------------------------------------------------------
解放日报、上海教育电视台、SMG上海广播电台等同步报道
撰写: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中新社 新民网等记者 信息员:邱登梅 编辑:邱登梅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