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首节机器人游东华大赛在东华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举行。
图片说明:东华大学机器人大赛比赛场地全景
东方网报道:在一块5×8米的绿色地毯上,灵巧的机器人们从“家”出发,沿着白色道路中心线,去游历东华大学的15个校园“景点”……今天下午,一场乐趣无穷的机器人游“东华”比赛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举行,全校300余名来自各个专业学生制作的机器人汇聚一样,各显所长。
从年3月至今,76支参赛队经过层层角逐,决出9支队伍参加了今天的决赛。比赛给每个机器人100秒,在校园的每个“景点”观光,可以分别得到5-30分,总分为210分。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机器人不犯规,且游历景点最多,能准时回家者即胜出。
大二的赵岩谦虚地表示对“机器人游东华”兴趣很大,经验很少。他说,虽然自己的C语言编程基础还不错,但理论和实际应用通过这次参赛还是感到有很大区别。
图片说明:东华大学机器人大赛比赛场地全景
图片说明:参赛的同学正在紧张的准备自己的机器人
“就拿修改程序调试机器人来说吧,有时电脑上编得好好儿的程序,到实验室里一试,机器人就不听话了。”赵岩说,“于是反复根据实际情况调试,想方设法让理论适应实际需要。比如在不规则的分岔路口,机器人地面灰度传感器的路线检测能力会受干扰,往往不能按设计的路线拐弯游历,这时就要分析尝试新办法,来解决问题。”
东华大学机械学院院长王生泽告诉东方网记者,本次比赛是东华大学首届机器人游“东华”的比赛,今后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只要是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报名参加,没有专业和年级的限制。”
图片说明:机器人在起点待命出发
图片说明:一位参赛选手正在赛场内为参赛机器人排除故障。
王生泽说,学校举行这样的比赛,就是希望能把“不相干”的学生都吸引过来,让他们在参与中产生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爱好。
(来源:东方网 2011年5月13日 作者:刘轶琳、实习生徐程 通讯员:孙庆华 向娟 邱登梅)
---------------------------------------------------
[青年报]机器人“畅游”校园15个景点
机器人比赛。
在一块5米×8米的绿色地毯上,只见灵巧的机器人从“家”出发,沿着白色道路中心线,按照事先调试好的程序,游历接近真实分布比例的15个校园“景点”固定模型,开始了一段个性化的“校园之旅”,所到之处总能引起连连掌声……这是东华大学举行的“机器人游东华”决赛现场上出现的一幕。
由东华大学学生课外科技社团“幻想未来”机器人社主办的这一活动,在大学生中掀起了一阵“机器人”旋风。通过程序设计,有的参赛机器人先在行政楼前“驻足”、再到镜月湖里“游泳”;有的会去图书馆里“借书”,再去第一食堂“用餐”、第二教学楼“上课”……等到“风景”都看“透”,100秒时间到!如果游历过程顺利的话,机器人会准时回到出发时的“家”。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机器人不犯规,且游历景点最多又能准时回家者即为胜出。
东华大学机电实验中心课外创新实验室负责人丁彩红老师告诉记者,这个平台让参赛的数百名大学生都享受了一次创新的过程。
(来源:青年报 2011年5月17日 记者 刘昕璐 吴恺 通讯员:孙庆华 向娟 邱登梅)
---------------------------------------------------
[上海教育新闻网]机器人游“东华” 创新乐趣无穷多 东华学子踊跃参与首届机器人游“东华”大赛
机器人正在上“桥”
本网讯“在下一个路口,是向左还是右,我来为机器人参谋。”这句稍作修改的歌词,很切合今天下午(13日)在东华大学举行的“机器人游东华”的决赛现场。本次比赛由该校学生课外科技社团“幻想未来”机器人社主办,参赛规模达到三百余人,它以新颖独特的场地创意和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广辐射面,在大学生中掀起了一阵“机器人”旋风。
在比赛现场记者看到,在一块40米见方的绿色地毯上,机器人要从“家”出发,沿白色“道路”中心线,按照事先调试好的程序,“游历”接近真实分布比例的15个校园“景点”。比赛规定时间为100秒,在规定时间内,机器人不犯规(不走白线)、历景点最多,并能准时回家者即胜出。
复赛第一名的机械学院学生贺冰赞叹,这次大赛的形式很有新意,同学们一看名称“游东华”就来了兴趣。当初组建完队伍,他和团队同学通过自学相关资料,一周内就拿出了一份详细的策划书,并顺利成为入围复赛的23支团队之一。今年大三的他去年就参加过学校的机器人灭火比赛,当时成绩不理想,这回他是憋着股劲来试试的。他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团队成员一起“头脑风暴”,共同钻研体会学习和设计机器人的乐趣。
机电实验中心课外创新实验室负责人丁彩红老师介绍说,她早在去年组织“灭火机器人大赛”时就萌发了组织“机器人游东华”比赛的想法。学生的创新潜力和能力需要有良好的平台来展现,这次大赛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学生们享受了一次合作创新的过程。
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王生泽告诉记者,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的装备,它能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培养学习和创新能力。他希望,学生们能通过这项活动找到学习和创新的快乐,并能把个人爱好转化为知识生产,广泛应用到企业、社会中去。
在前不久结束的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论坛上传出“大学生创新最重要的是倡导‘兴趣驱动’”的声音,旋即,在“机器人游东华”的绿地毯上,我们看到,“兴趣引导学生”已结出了课外创新活动的果实。多年来,东华大学注重创新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能力。据悉,作为上海市“优秀社团”之一的东华大学幻想未来机器人科技社依托实验室积极开展课外创新实验,近年来,该社团代表东华大学屡次在全国ITAT瑞萨超级MCU模型车比赛、机器人灭火大赛、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中名列前茅。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时间:2011/5/13 作者:张晓媚 通讯员:孙庆华 向娟 邱登梅)
---------------------------------------------------
上海科技报、新闻晚报、松江日报、中国经济网、上海电视台新闻坊等同步报道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