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我校学子在参加集体舞项目比赛
今年是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举办以来首次设立体育舞蹈专场。比赛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体育局、团市委主办,由我校与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体育舞蹈分会承办,邀请了中国体育舞蹈竞赛委员会主任、国际级裁判李建安担任裁判长,国际级裁判姚立能、徐李芳、车遥,国家级裁判陈超及复旦大学丰萍、同济大学黄勇、东华大学楼晓娟等担任裁判。比赛分专业院校和普通高校两组,普通高校选手全部是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比赛包括集体舞和个人项目两大类,集体舞下设拉丁舞和摩登舞两个组别,个人项目下设全能、单项、拉丁舞、摩登舞四个组别。我校共派出21名学子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与同济大学、复旦大学获集体舞项目一等奖。我校选手个人分获个人单项(华尔兹舞)二等奖、个人摩登舞组三等奖。
注:松江大学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吴楚武,我校副校长邱高为获奖学子颁奖
据悉,体育“舞林大会”上,非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占参赛选手总数的八成以上。体育舞蹈,正逐渐成为上海大学生热捧的时尚运动之一。刘俊卿是我校材料学院的一名本科生。三年前,他还是个对体育舞蹈一窍不通的“门外汉”,而今,他不仅华尔兹、伦巴样样擅长,而且还在课余时间当上了小教练,在校园内外带起了徒弟。刘俊卿参加的是“个人项目”中的摩登舞比赛。他说:“体育舞蹈既有体育的阳刚健美,又有舞蹈的优雅时尚,很受同学们欢迎。”他还告诉记者,由于体育舞蹈中有许多舞种如华尔兹、探戈、伦巴等,都是需要舞伴才能完成的,在学校学习体育舞蹈的三年里,他的舞伴从大一到研一都有,大家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习舞蹈就是交朋友的过程,从中他和他的同学们不仅扩大了交际面,还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因为要与舞伴配合动作,我们比以前更懂得关心他人,懂得从对方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不少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刚学跳舞时甚至不敢抬头看舞伴,但在课程结束时已能大方地伸手邀请同学共舞,性格因此也开朗了不少。
据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体育舞蹈分会秘书长、我校体育部副主任楼晓娟介绍,作为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体育舞蹈分会的主席单位,东华大学之所以能承办此次比赛,与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的改革,尤其是体育舞蹈建设上的用心投入密不可分。“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积极推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调整体育课的内容设置。以体育舞蹈为例,我们从2002年起开设体育舞蹈俱乐部,将体育舞蹈纳入必修和选修课程中来,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甚至研究生,只要对体育舞蹈感兴趣,都可以来学。”据悉,该课程是学校现开设体育类选修课中最“火爆”的课程之一,近150人的班级容量曾引来近千学生报名。为了满足青年大学生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的体育运动兴趣需求,除体育舞蹈外,目前,东华大学还开设有街舞、攀岩、旱地冰球、轮滑等近30门“潮味儿”十足的时尚类体育课,占全部体育课程的70%以上。
为了让学生“吃”到合胃口的体育课自助餐,我校的体育老师们没少在课程教学上下功夫,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提升自身教学水平。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的体育老师虽然已进入不惑甚至知天命之年,还不断克服年龄困难,主动学习新的体育课程。卢伟芬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已经是准50岁的卢老师原本是从事田径教学的,但为了适应当下学生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选课需求,卢老师在不放弃本专业的同时,还利用培训进修、课余时间等机会学习了排舞、拉丁有氧操等运动项目,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下一步,卢老师还计划学习瑜珈等项目,在她看来,老师只有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给自己充电,才有源源不断的新内容教给学生。
注:我校集体舞项目参赛选手获奖照
“无论是传统的体育课,还是时尚类体育课,我们通过身体的律动不仅想传达强身健体的理念,更想传递快乐工作与生活的态度,正如‘阳光体育’的名字一样,我们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教学和比赛,让学生感受一种轻松而又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让阳光照在学生身上,更‘住’进学生心里。”楼老师在采访结束时如是说。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