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问题
报告时间:2011年11月3日下午 1:30
报告地点:松江1号学院楼404室
报告人及简介:孙周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学报》(文科版)主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报告大纲:
1、勾勒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
2、阐释当代艺术背后的现代哲学语境
3、梳理当代艺术的价值立场及意义
当今人类存在方式的改变与中国的命运
报告时间:2011年11月7日 下午1:30
报告地点:松江1号学院楼404室
报告人及简介:陈学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
报告大纲:
1、分析当今人们普遍持有的存在方式及其这种存在方式所面临的危机。
2、阐述中国要对人类真正做出贡献必须探索出人类新的存在方式。
3、最后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创建人类新的存在方式之关系。
中国古代计量科学的基础——计量基准的建立
报告时间:2011年11月18日 下午2:00
报告地点:松江1号学院楼404
报告人及简介:关增建,1995年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院长,破格晋升教授。2000年调入上海交大,现为上海交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日本计量史学会外籍会员,国际东亚科学、技术、医学史学会会员,《中国科技史杂志》编委,《自然科学史研究》编委,主要从事物理学史、计量史研究,出版著作六部、译作两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报告大纲:
本报告讨论中国古代计量科学的基础——计量基准的建立。报告指出,过去人们对古代计量的理解有不准确之处,报告分析了古代计量基本内容,认为古代计量是古代科学史核心内容,是古代其他科学分支得以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开展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而古代计量科学的基础则是计量基准的建立及计量标准器的设计。报告对古人建立计量基准的各种做法做了分析,重点讨论了乐律累黍理论及从战国到汉代度量衡标准器的设计。通过本报告的分析,听众对中国古代计量的科学性及古人在计量领域的智慧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历史研究中的美学问题
报告时间:2011年11月18日
报告地点:松江1号学院楼424
报告人及简介:路新生,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导。路新生教授长期从事史学理论和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与教学工作,对诸子、明清及近现代学术思想研究尤深,并承担相关国家社科项目,学术造诣深,著述丰富,在学术界颇有影响。
报告大纲:
1、美学在历史学科的移植与实践
2、传统历史研究的美学资源与观念
3、人的关怀:历史美学的根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若干问题阐释
报告时间:2011年11月25日 上午9:30
报告地点:松江1号学院楼404
报告人及简介:齐卫平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发表过重要论文百篇左右,是国内党史界知名学者。现为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上海市党史学会副会长。
报告大纲: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概念辨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形成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内涵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意义
视频:
摄影:
撰写:杨晶静
信息员:杨晶静
编辑:王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