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中英专家对话“设计、时尚与文化”

发布时间:2014-10-30发布部门: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
    10月20日-23日,2014中英学术对话——设计、时尚与文化学术讲座在延安路校区举行,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艺术大学和我校服装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海派时尚”的主题,从设计、时尚与文化等不同角度交流学术观点,分享研究成果,探讨深度合作。
    经过中英专家的商议,本次对话设置了4次讲座,每次讲座由两位专家分别主讲。第一次讲座中,英国爱丁堡大学副校长克里斯多福•布里伍德教授讲述“时尚都市的历史:思考伦敦”,剖析伦敦作为时尚之都的历史进程、经验与启示;伦敦艺术大学朱迪亚•巴特利特博士讲述“图像的解读:透视、注视、反视”,从文化和政治角度剖析了图像学在时尚研究中的应用。第二次讲座中,爱丁堡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分院院长朱丽叶•麦克唐纳教授讲述“成为欧洲一股现代化动力的‘探戈风’”,剖析了探戈舞蹈对于时尚流行的影响;该校杨佳玲博士讲述“现代风尚:20世纪早期上海广告画中的时装”,解读了民国时期上海广告画中的时装信息。第三次讲座中,我校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卞向阳教授从时尚历史和服装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给大家带来一个具有代入感的话题——如果我们生活在20世纪的上海;刘瑜教授则聚焦“旗袍与中国女性内衣变迁(1920s-1960s)”, 从服装结构和妇女的着装心理出发阐释了旗袍与中国女性内衣的变迁。第四次讲座中,伦敦艺术大学的艾格尼丝•罗卡摩拉博士讲述“数码时尚都市:对博客的研究”,从数字化时尚都市的角度对当今流行的时尚博客进行了社会学角度的分析;该校安雅•克龙贝里博士则以她主编的学术期刊Vestoj为例讲述了如何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来经营和创造一种独特的裁缝式思维的服饰期刊。学术对话紧扣“海派时尚”的主题进行,每次讲座既角度不同又互有关联,有明显的衔接和比照,中英双方专家通过思想交流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拓展了场下师生对海派时尚的研究视野。
    双方专家团队还举行了两次闭门会议,交流了各自对于上海时尚研究的成果,并沟通了对于海派时尚研究的设想,就未来继续开展学术对话、促进双方友好交流达成重要共识。
    本次中英学术对话由服装学院、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和纺织服饰博物馆联合主办,是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和上海一流学科(B类)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标志着教育部直属高校外籍文教专家年度聘请计划学校特色项目“海派时尚流行趋势理论体系建设”中规划的中英合作海派时尚研究项目(2014-2016)正式启动,类似活动在今后两年还将继续举办。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