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芳用直观清晰的图表、数据,向同学们呈现了中国大学生的学习、就业现状,分析大学生与企业所关注层面的不同,点出“大学生更多关注的是知识、技能等层面,而企业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职业素养、个人特质”,这种认知差异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学生认为的“就业难”,以此提醒同学们在求职时,应转换思路,更多从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考虑。
学生如何能够获得以及提高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和特质”呢?朱老师在接下去的讲座中,就此问题提出了四点,并结合个人经历及具体事例逐条分析。第一,同学们需要树立积极心态,努力自觉融入工作;第二,应认识自我,使个人能力、兴趣类型和所从事岗位、行业有较高匹配度;第三,先投入,多付出,注重人际沟通,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第四,清晰职业规划,明确职业目标,让事业愿景视觉化。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向在场的张祖芳教授及朱华芳老师提问,主要是关于“兴趣与专业、岗位有冲突时,迷失了方向不知如何处理”、“性格内向,担心人际交往的问题”等问题,两位老师对此一一做了耐心的解答,并教导同学们要增强自信,多学习多积累,珍惜当下,珍惜时间。最后张祖芳教授寄语“你我一起,有梦想,在路上”。
本次讲座让参与的同学认识到,作为在不久的将来就要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更早更好地完成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不断地进行实践。正如张祖芳教授所说的,我们需要转换思维,要有自信,年轻的我们所拥有的最大财富是健康的身体和足够的时间,所以更应该珍惜当下,努力争取,永不认输,终将会到达我们所期待的未来。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