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看东华大学原创话剧《钱宝钧》学名家为人为师为学之道

发布时间:2015-09-08发布部门:宣传部

“布劵一去不复返,满街男女尽时装。……今日孜孜勤研习,他年翼翼成栋梁。不为一己求安乐,愿作别人嫁衣裳。”当手书诗词在舞台背景上熠熠生辉,许多观众热泪盈眶,这些观众中既有初入大学校门的90后新生,也有满头银发的钱宝钧弟子;既有院士专家,也有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作为上海高校“大师剧”重点建设项目,东华大学原创话剧《钱宝钧》以东华大学老校长、我国纤维高分子学科奠基人、教育家钱宝钧先生为原型,历经一年多的剧本创作和话剧编排于9月7日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首演,9月8日还将在上海戏剧学院全市公演。全剧艺术再现了钱宝钧“胸怀家国、献身科研、淡泊名利、培育后学”的感人人生,和以钱宝钧为代表的一代大师“不为一己求安乐,愿作别人嫁衣裳”的高尚师德师风,是一部集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校园原创话剧。

  

三大看点再现大师传奇一生

今天的中国街头,姑娘小伙们身着五彩缤纷的各式服装绽放幸福光彩,但你可曾想到60多年前的国人还在为缺衣少布发愁。如今的中国经历“从无到有、人有我强”的转变,业已成为世界纺织产业版图的核心,是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品种最全、产业链最完整的化纤大国,不仅解决了10多亿人民粮棉争田的穿衣问题,更为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做出重大贡献。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绕不开一个人,一位不平凡的老人,他就是我国纤维高分子学科奠基人、教育家——钱宝钧。

话剧《钱宝钧》紧扣新中国建立与发展的时代背景,选取了钱宝钧在留学英国时因抗战爆发毅然回国、参与筹建华东纺织工学院、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贡献新中国百姓穿衣问题、文革期间淡然面对不公坚持科研、前瞻性布局高性能纤维研究、悉心指导青年教师与学生成长、捐献毕生积蓄作为学校教学科研奖励基金等历史事件为主线,将剧情层层推进,生动诠释了钱宝钧等一代大师的报国梦想、教育理念、科学精神及人文情怀,细腻表达了钱宝钧对祖国、对事业、对师生、对家人深沉而隽永的爱。

该剧遵循“尊重历史与尊重艺术”的创作原则,一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在细致访谈海内外熟悉钱宝钧的亲属、学生、同事基础上,深入分析史料,凝练人物故事,着力准确再现钱宝钧的人生经历和精神情怀;二是“尊重艺术、尊重创作”,该剧通过一位年轻编剧和主人公穿越时空的采访对话,让主人公在非写实的形式中回忆、畅想……艺术展现了钱宝钧的内心世界,增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话剧融合了音乐、舞蹈、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塑造鲜明角色、讲述生动故事、传递高尚师德、直击观众内心;三是“师生携手、共同演绎”,该剧演员基本都来自上海高校,其中钱宝钧等主要角色大多由东华大学表演系师生担纲,新东华人演绎老东华人的故事,无疑是最好的精神熏陶和传承。

  

感悟前辈为人为师为学之道

“‘ 不为一己求安乐,愿作别人嫁衣裳 ’,钱老的这种精神尤其影响了我们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几代人!”2015年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钱宝钧曾经的同事、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朱美芳教授看完话剧深深感慨:无论何种先进纤维,只要国家发展有需要,老百姓生活有需求,我们材料人就会孜孜以求、奋发图强;对学生,我们会像钱老一样爱生如子,培养“理工结合、中西合璧、全面发展”的国家及行业栋梁。朱美芳说,“我们的一大梦想就是让学院代代传承这样的师德师风,让东华大学材料学科教育跻身世界前列,实现钱老的教育梦、人才梦、科技梦。”

从彩排到正式演出,已经看过很多次剧的钱宝钧的学生、东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王依民每次观看都还是会忍不住掉下眼泪,“每次看剧都感觉钱先生好像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能成为他的学生,真的很幸运。”受钱先生精神影响和鼓舞,王依民从2008年起,担当低年级本科生的博导班主任,为转型期的新生们在学习、科研、人生规划等各方面传道授业解惑,“这台话剧是对钱先生的缅怀,更是对我们教师的鞭策!”

对于90后的大学生,纺织学院赵雅洁来说,钱宝钧原本是一个只能在教科书中看到的名字,看完话剧才了解到他在逆境中的顽强和不屈,对百姓生活的体恤和对国家发展的奉献,“钱爷爷用行动为东华校训‘崇德博学、砺志尚实’做出了生动诠释,作为青年学子,我们要更加发奋学习、有所作为,不辜负前辈们的期望与托付,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为老百姓生活得更好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剧中饰演老年钱宝钧的东华大学表演系徐海燕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的舞台表演把老一辈专家学者的科学精神传递给青年一代。东华大学表演系青年教师姚积汶在扮演中年钱宝钧的过程中也逐渐读懂了老一辈科学家、教育家那份矢志报国、发展科研、无私育人的精神。他表示,身为中青年教师,更应该继承前辈们严谨治学的教学作风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在钱老“五爱”精神感召下,继续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为教育事业倾尽全力。

饰演钱宝钧留英时同学李家平的东华大学表演系学生李伟龙说,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能够参与《钱宝钧》这部大师剧的演出特别光荣,“虽然是配角,我也要以钱爷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在创作过程中不仅收获了表演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表演真切地感受到钱老那一代人为科研、为教育做出的不懈努力与无私奉献,获得了精神的洗礼!”

  

传承大师精神风范

据市教卫工作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校园原创大师剧是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近年为弘扬大师风范,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而着力推进的一项创新模式,通过弘扬大师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新风尚。

同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教授,钱老小女儿、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钱敏平教授,参与了话剧的创作及反复修改过程直至最终的舞台呈现,深深感动于东华大学党委对话剧创作的支持与投入,她说父亲的一生和整个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联,他们那代人传承了中华几千年文化中士大夫的优秀品质,总是把国家民族大义放在前面,把父亲那代人身上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们的国家会更有希望。钱敏平特别提到,个人再伟大,相对于历史而言都是平凡的,父亲是个普通人,希望话剧突出的是父亲那一代人,体现出那个时代。

剧本指导、上海戏剧学院创作中心主任陆军教授说,所谓“十年磨一戏”,《钱宝钧》这部戏的题材无疑是永恒的,因为它是一位科学家、教育家的戏,是一个大写的中国人的戏,鲜活的故事最能直击受众内心。相信在东华大学党委和话剧创作团队的持续努力下,这部戏会越建设越好。

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研究生王濮作为编剧,在创作时力求能够与当代生活相呼应,让那些充满理想、激情、感召力、震撼力的生命映照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如果让青年朋友们每次观看这部戏都能产生强烈共鸣,都能想一想我的未来该怎样做,怎样做才算不虚度此生,那这部剧就算成功了。”

东华大学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和支持这部剧的创作,专门成立剧本创作委员会和工作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剧本的创作和排演工作。创作团队通过座谈会、研讨会、访谈会等形式多次听取老领导、钱老亲属、熟悉钱老的学生等意见,并学习借鉴兄弟院校优秀剧目创作经验;剧目排演期间,导演带领全体演职人员克服任务重、时间紧等困难,在暑期加班加点投入排演,学校成立排演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组提供排演服务,并邀请钱老亲属、同事及学生为呈现细节建言献策,力争展示好这部反映东华人精神的“大师剧”。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淑慧介绍,大师剧《钱宝钧》是在上海市教卫党委等主管部门指导下,联合上海戏剧学院等专业力量,采用“主管部门指导、专业团队创作、教授委员会咨询、师生共同演绎”的创作模式,她表示本剧是东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头戏,今后还将不断创作,常演常新,使之成为弘扬高尚师德师风,激发新一代东华人为国家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积极进取、勇于奉献的文化品牌节目,在东华校园内持久地传承和传播下去。

 

视频: 摄影: 撰写:段然、邱登梅 信息员:段然 编辑: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