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教学需要学生、教师和课程三方面的相互支持。在经过了大学前几年专业知识的学习后,毕业班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专业素养,具备了进行更高层次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由此,为毕业班设置的专业课,尤其是必修课,具有起点高、综合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等特点,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承担毕业班专业课程教学的老师多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然而,正如我的同事所言“毕业班的课不好上”,毕业班专业课教学受就业等因素影响,面临着出勤率低的现实窘境。以我承担的《供应链管理》这门课为例,虽然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电子商务专业的选修课,而且还是双语教学,但由于安排在大四上学期上课,总有一些学生拿着各种各样的理由缺勤,包括一些以前成绩还不错的学生。是什么原因导致毕业班课堂出勤率低?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看待又能如何解决?对此,我作了一番思考。
出勤是课堂教学质量最基本的保障出勤是教学质量最基本的保障,当出勤率不佳时,教师的教学计划无法正常实施,班级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此时,即使教师再优秀,课程内容再合理,提高教学质量也只能是奢望。不仅如此,长期大面积的缺勤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勤率不高影响教学质量,致使学生专业素质有限,继而造成就业困难。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校园文化、社会对学校认可度等势必都将受到负面影响。
近年来,随着本科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质量与教师能力都得到广泛的提高。但是,在这一良好态势下,仍然会在毕业班出现出勤情况不佳、教学质量不理想等情况。对此,简单地将缘由归咎于外部环境和学生自身并不合理。如何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所有教学环节,成为真正意义上合格的毕业生,顺利走向社会,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学生对自身身份缺乏责任意识是缺勤的内在根源我把缺勤的毕业班学生分为两类:谋出路型和无所谓型。谋出路型学生从大四上学期甚至是大三下学期就开始为自己未来的选择做打算,或忙于考研复习,或四处实习面试,或准备公务员考试,或出国。总之,目的明确,缺勤也显得“理直气壮”。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常发现,大部分谋出路型的学生还是不错的,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大学前几年表现优异的学生,他们大多对自己的未来有憧憬,有明确的追求,只是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情比毕业班课程更重要、更紧迫,所以,当时间无法合理安排,或者精力难以兼顾时,缺勤也就“顺理成章”了。与谋出路型学生不同的是,无所谓型学生缺勤的具体理由千奇百怪:或是觉得课程太难不愿来,或是前些年学分亏欠太多无所适从,或是沉迷于游戏等。总之,对自己的未来包括学习表现出了无所谓的态度,有人将这类学生称为“学困生”。几年的时光让他们对大学生活产生了倦怠感,少了激情,多了惰性,连遵守最基本纪律的观念也已经淡漠了,任课教师很难通过规章条文对他们形成有力的约束。
究其具体原因,以上两类学生有明显的不同,但根源上,两者却是类似的,即学生对自身身份缺乏责任意识,集中表现为不愿、不屑或想尽早摆脱作为一个学生应当承担的职责。“不愿”是无所谓型学生面临学习时逃避的心态;而“不屑”或“尽早摆脱”则反映谋出路型学生对于早日步入社会的急切。
重塑“学生职责”
杜绝过度作为和完全无为之所以会在毕业班出现部分学生对于自身职责不认同的情况,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学生自身有密切联系,但除此之外,这也与我们老师对于大学生自身职责的认识偏差不无关系。实际上,我们有时自觉不自觉地把大学生在校的职责看作是学生可以享有的权利,而忽视了其应当承担的义务。一味强调学生享有的权利,教育工作者很可能陷入两种偏差:过度作为和完全无为。所谓过度作为,就是极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享受权利的所谓“便利”,并将其凌驾于教学之上。比如为了给学生提供就业上的 “便利”,人为地将就业周期不断提前等。这些举措迎合了部分学生的需求,看似是维护学生的权利,但其本质是教育的急功近利,反而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最终结果是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学质量。第二种偏差则是完全无为,即部分甚至完全放松对毕业班学生遵守基本规范的要求和管理。甚至部分教师抱有这样的看法,即大学生已成年,是否来上课,是学生自己的权利,于是,对于缺勤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质量采取听之任之。
实际上,在我国诸多高校的校训中,无论是我校的“崇德博学,砺志尚实”,交大的“饮水思源,爱国荣校”,还是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无不强调学生应承担的义务,以及对自己、对家人、对学校、乃至对社会的责任。但是,在现实环境下的许多做法却有意无意地与最初的教育理念产生了偏差,给学生传递了错误的信息,造成了误导。再加上大学生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就直接导致了现在的毕业班教学困境。 同样,教师也同时肩负着权利和义务。我认为,教师最起码的职责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其在课堂上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后者。可能有人会说,你强调这些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我想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在我之前供职的公司中,一个负责招聘的人事主管曾和我强调公司对学生成绩的看重。当时,我还振振有词地说,成绩不能反映能力。她回答,成绩可以反映态度和责任心。我疑惑地问她怎么理解?她说,在你做学生的时候,不能认真对待你的职责――学习;那么,我凭什么相信,在你成为公司的一员后,会认真对待你的职责――工作。每每回想起这番谈话,再想到那些不上课的学生,我都会心生感触。
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把学生“拉”回课堂面对毕业班教学的困境,一个教师所能做的虽有限却重要。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教学实现对学生专业素养和能力提高的最大化。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毕业班教师可以从教学计划、内容和方式等方面改进教学效果,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把谋出路型和无所谓型学生“拉”回课堂。
首先,教学组织者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一方面,合理安排大学四年的学习份额,让毕业班学生保持一定的学习强度,避免出现“大三忙死,大四闲死”的现象,而这会直接导致毕业班学生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和纪律意识淡漠的问题。另一方面,适当地将一些综合性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放在大四,这不仅符合教育规律,也与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符合,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第二,在教学内容方面,充分利用毕业班专业课层次高、综合性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适当地将知识点与学生主要实习、就业行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知识点与既往常见毕业论文或设计选题相结合。由此精心设计若干教学环节,将其穿插到整个教学中。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这一做法有非常好的效果,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日后毕业论文或设计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而且也为学生向社会的平稳过渡提供了帮助。
第三,很多情况下,学生对于任课教师的要求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希望得到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教师对其在未来工作、深造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是毕业班学生,在这方面有强烈诉求。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这一需求出发,利用其自身知识和经验,以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将能够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毕业班课堂教学创建和谐的氛围。
视频: 摄影: 撰写:王长军 信息员:莎日娜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