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进行科研兴趣和素质培养,使其通过科学研究提高学习自信心,是理工科大学教师应该考虑的一个现实教学问题。笔者通过几年的课堂授课及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发现,学生可以在科学实践中提高科研素养,从而提高学习自信心。尤其是学生因关心或专注于某一课题,通过实践对课题有了较深的了解,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后,更激发了他们的科研兴趣和专业学习热情,对他们的成长和成才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讲故事,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在讲授 “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这门课时,我会给学生介绍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普通人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例子,以鼓励学生,使他们萌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如在讲解微生物内容时,给学生介绍显微镜的发明人列文虎克是如何从一个普通打工者、看门人成长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又如在讲解X光衍射时,介绍英国布拉格父子在这方面的研究并由此同获诺贝尔奖的故事等。由于故事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而人物的名字也经常出现在学生的教材上,所以这种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有着积极的影响。
启发和讨论,调动学生科研兴趣
比如在讲解高分子分子量的测试方法时,我们介绍了多种化学和物理的方法,然后组织专场讨论。既然一个物理或化学现象可以导致一种测试方法的诞生,那么根据我们所了解的物理或化学现象是否也能设想出一种新的高分子分子量测试方法?再比如,在讲解完各种热力学测试方法后,我们也安排相关的讨论,请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热力学现象进行相应的图谱描述。由于这些讨论既结合课程内容,又与我们的生活知识密切相关,所以通过讨论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欲望,而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科研兴趣被明显地调动起来了。
课外科技活动,让学生与科研“零距离”
接触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时,我们不仅吸收成绩好的学生,也吸收成绩一般的学生,使学生与科研“零距离”接触。通过交谈,根据这些学生的兴趣或特点布置任务,并对他们的课题每周进行至少一次的指导。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本科生可以每周直接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学术交流,使他们的科研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经常参与这种课外讨论,也使他们明显较其他同学成熟、老练。在每周的讨论过程中,我们采取研究生培养方式,检查他们的工作,让他们汇报进展,然后进行指导,安排下一步的工作。
撰写科研论文,综合提升科研素质
论文是检验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科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一般都未撰写过科研论文。我们辅导学生论文写作、数据处理、图表制作,指导他们投稿和修改等步骤,使本科生在这方面得到了锻炼。近几年来,笔者指导本科生撰写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多年来,我们高分子材料专业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科研活动,让学生提前进入科学研究阶段,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特别是那些平时成绩一般的学生,更是通过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提高了科研兴趣,锻炼了科研能力。许多学生因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各方面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有的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高质量论文,有的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也有的进入国际一流大学继续深造或进入全球500强企业工作。
视频: 摄影: 撰写:沈青 信息员:莎日娜 编辑:莎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