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我校全国人大代表、管理学院严诚忠教授履职归来

发布时间:2016-03-17发布部门:宣传部

3月16日下午,我校全国人大代表、管理学院严诚忠教授在参加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部议程后,随上海代表团乘班机返回上海。校统战部部长王英等前往上海展览中心迎接严诚忠教授,并与严教授亲切交流今年的参会感受。

(严教授履职归来受欢迎)

“风清气正”是严教授对今年“两会”最深刻的印象。“不管是党政领导干部还是普通人大代表,都是心无旁骛地参加会议的各项议程,茶余饭后甚至是餐桌上谈的都是关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百姓民生福祉的重要问题,这种风气近年来越来越浓厚。”严教授还表示,“今年的会议形式简朴、内容务实,过去的一些繁文缛节少了,而聚焦实际问题的提案和发言讨论多了,所以非常有效率”。

作为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最年长的成员,严教授在参会期间认真履职,坚持参加完全部议程,并递交了三份意见建议,就高等教育改革、文化事业发展、老龄化社会等民生热点建言献策,其政论和观点也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工人日报、中国教育报、澎湃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的采访关注和报道。

严教授最后表示,明年将是自己作为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最后一年,要在学习好、消化好本次会议内容的基础上,做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工作,切实肩负起学校师生的重托,努力为学校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严诚忠代表参加2016年“两会”随感录

  

  

两会归来,激情满怀

——严诚忠代表参加2016年“两会”随感录

严诚忠

(资料图片:严教授参加审议并发言)

全国“两会”在一派奋进和谐的氛围中先后胜利闭幕了。我自3月2日赴京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半个月中深感获益良多。在尽心履责、参政议政、交流发言、媒体采访等活动中,体验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活力和优势;对“新常态”下党和国家领导核心治国理政的宏才大略和应对机遇挑战的智慧筹措倍觉振奋。值此“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要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既当“促进派”以激发正能量,又当“实干家”去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各项目标任务。

身为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最年长的成员,我在古稀之年还能与党和国家领导人集聚一堂、共商国是真是人生莫大的荣幸。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代表团,同每位代表一一握手致意,更使人特感亲切。他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对上海寄予厚望,畅述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制度和基本国策,沉着应对国际风云变换和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难点问题以及推动创新转型的关键问题,令人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改革发展举措的信任、对有效实现振兴中华的“中国梦”之信心。在这次充分体现团结民主、求实奋进的大会中,我也时时处处感受到风清气正、凝心聚智的崭新精神风貌,从而激发起不辱使命、尽力履责的强大动力。

会议期间,我递交了三份意见建议,分别涉及高教改革,文化发展和关注老龄社会等问题,已全部被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案接纳。我在全团审议有关报告中作了两次专题发言,在小组审议中作了九次发言,并先后接受十六家媒体的采访和视频访谈,不少言论和意见、建议已见诸报端和荧屏。其中,对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审议与修改意见也有部分被采纳,并收到两院办公厅代表周强院长和曹建明检察长的专电致谢。半个月来,我面对面聆听了韩正书记、杨雄市长、殷一璀主任、应勇副书记等领导对上海发展的言谈,觉得他们对“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做好排头兵和先行者,吃准吃透创新发展理念,着力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上海的社会治理上标本兼治,从群众最急、最盼、最愿的领域着手,办好上海的事等一系列想法和做法真是既有高度又有深度,值得点赞。

春和景明涌紫气,神州腾跃谱新曲。当下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但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已铸就“发展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优势”。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只要闯过这个关口,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再创辉煌”。联想到我们东华大学的发展,不也正处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吗?让我们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师生同心,团结奋进,“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努力开创东华大学腾飞的新局面!

(作者系我校全国人大代表、管理学院教授)

 

视频: 摄影:李盈颉 撰写:陈前 信息员:莎日娜 编辑:吴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