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思政聚焦]上好“小课程”,讲好“大道理”
我校举行《锦绣中国》课程建设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7-03-10发布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为上海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特色做法,也是上海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上海市将着力建设一批“中国系列”课程。3月8日,我校举行《锦绣中国》课程建设研讨会,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共同为《锦绣中国》课程建设把脉。

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副校长邱高出席会议,对《锦绣中国》课程建设方案给予肯定并寄予希望,要求所有参与单位和教师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充分认识《锦绣中国》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聚焦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不断丰富完善教学内容,改进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依托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善于发挥教学名师引领作用,相关职能部处也要加强分工合作,做好配合服务,保障课程按照预定时间节点顺利开课,努力将《锦绣中国》打造成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示范课程。

 

会上,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宗爱东介绍了上海高校开设“中国系列”课程情况,认为要以“课程思政”为理念,推进“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充分挖掘思政课程、综合素质类课程、专业课程等三类课程的育人价值,将知识、能力、价值塑造有效地聚合到每门课程当中,努力将全员育人、全课程育人落到实处。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支部书记、院长王治东介绍了《锦绣中国》课程设置情况,认为该课程作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应立足学校的纺织特色,主动对接和融入上海市“中国课程”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依靠多学科优势师资力量,不断优化课程模块和内容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依民教授,纺织学院邱夷平教授、陈南梁教授、郁崇文教授,旭日工商管理学院高长春教授,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刘瑜教授、周洪雷副教授等近10名知名专家作为课程主要师资力量参加研讨会,并结合各自承担的课程模块对《锦绣中国》课程建设提出意见建议。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锦绣中国》课程讲授需要从小处入手,讲述大道理,既要回应传统,又要立足现代,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以及通俗易懂的方式来传达知识、传递价值,融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

据悉,我校《锦绣中国》课程将作为通识教育选修课纳入教学计划。课程通过聚焦中国灿烂的纺织文明成果、纺织技术发展、纺织服饰文化传承、纺织经济贸易、纺织国粹、丝路文化等选题,将价值导向与知识导向相融合,为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探索具有东华大学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改革道路进行积极尝试。

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研讨会。

视频: 摄影: 撰写:曹小玲 信息员:曹小玲 编辑: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