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思政聚焦]本学期《锦绣中国》系列课程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17-06-09发布部门:宣传部

“上完这门课后,我才真正系统了解纺织不仅是穿衣织布,还能上天入地,在航天、军事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锦绣中国》系列课程本学期最后一堂课结束时,人文学院学生卜姗姗这样说。

日前,本学期《锦绣中国》系列课程顺利结束,来自各学院的学生1200人次聆听了包括中国纺织工业发展与大学生时代责任、名师成长之路、屯垦戌边与援疆精神、钱宝钧先生的五爱精神、传统服饰艺术与当代思考、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与航天梦、丝绸之路与文化传承等在内的7个专题,并参加了一次参观实践活动,反响强烈。

记者了解到,为了实现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的教学首要目标,学校在师资队伍配备、课程内容安排、授课方式创新上都进行了“精雕细琢”。  

在本学期的《锦绣中国》系列课程中,给同学们授课的不仅有校党委书记朱民,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博导班主任”王依民、“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邱夷平、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刘瑜、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中国航天员服装设计团队代表周洪雷等诸多名师大家。如此“高配”的教学力量,让学生有机会与教授们面对面交流,极大地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培养了爱校荣校的情怀。

(朱民书记带来《锦绣中国》系列课程首课“中国纺织工业发展与大学生时代责任”)

(俞建勇院士以访谈形式与同学们分享名师成长之路)

如何把看似枯燥无味的思政课讲得生动,讲得让学生爱听?针对这个问题,老师们在上课内容的编排上“煞费苦心”。校党委书记朱民带来《锦绣中国》系列课程首课,他用数个经典案例回顾了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基本脉络,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阐述学校未来构想,勉励大学生坚定科技报国的责任担当,增强自主创新创业精神,努力成为“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堪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重任的有生力量”。朱民表示:“一部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史饱含着无数志士仁人科技兴国、实业强国、教育报国的信念和梦想,其中也凝聚了钱宝钧、方柏容、严灏景等一大批东华人的智慧和汗水。东华学子应时刻铭记这段历史,因为这不仅仅是对学校历史的一种溯本求源,也是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弘扬和践行。”邱夷平教授连续6年远赴新疆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社会实践,课堂上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讲述了援疆期间的一个个感人故事,邱老师说:“每次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前辈军屯战士们为祖国守卫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深深感动。通过讲授援疆精神,思政教育的效果已远远超越了课程的范围,让同学们产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锦绣中国》就是要培养这种历史责任感。”

什么样的讲课方式才能把学生引进来并且留得住?教学形式上,《锦绣中国》系列课程以专题讲授为主,综合运用现场访谈、实践参观、线上交流等多种方式,注重对话式互动交流,并依托“易班”云平台,全面激活现有教学形式,增强思政课针对性和亲和力。如在本学期《锦绣中国》系列课程第二讲中,俞建勇院士以访谈形式与同学们分享名师成长之路,“只有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能力和思维水平,才能更好地深入社会、适应环境,顺利完成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激励我毕生为之奋斗的不是名和利,而是人世间永恒的善、真、美。”访谈现场,院士与学生之间实时互动,气氛热烈,在极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思政教育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又如最后一讲实践教学环节,一群学生围绕着各类实验仪器仔细观察,不时地向专业教师提问……课堂由教室转向实验室,同学们通过参观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学校特色专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本学期《锦绣中国》系列课程照片)

据了解,下学期《锦绣中国》系列课程目前正在选课中,校长蒋昌俊、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先进低维材料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程正迪、纺织学院院长陈南梁、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卞向阳、“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郁崇文、时尚与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长春等名师大家也将陆续走上讲台,继续为学生呈现精彩课程。这么多“大咖”聚集的一门课,你选了吗?

视频: 摄影: 撰写:高坤 信息员:王宇 编辑: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