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2017毕业季丨优秀毕业生风采:毕业去非洲 做“一带一路”上的文化“蒲公英”——记东华大学2017届毕业生赴肯尼亚莫伊大学孔子学院志愿者团队

发布时间:2017-06-25发布部门:宣传部

说到非洲,你会想到什么?是广袤的大草原?壮观的动物大迁徙?还是热情如火的非洲人民?你能想象有一天自己扎根这片神奇大地工作吗?这个毕业季,就有这么一群东华学子,毕业了,他们没有像大多数小伙伴那样投简历找工作、读书深造,而是选择远赴非洲孔子学院做志愿服务,当一朵“一带一路”上的文化“蒲公英”。

(莫伊大学孔子学院志愿者授课)

在丝路终点开启职场起点

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是东非第一大经济体,历史上这里曾是昔日海上丝绸之路的非洲终点之一,如今借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东风,中肯两国合作焕发出新的活力。“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居然会在非洲,在肯尼亚迈出自己的职场第一步,现在想来,简直跟做梦一样”,李畅是东华大学外语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说起自己做的这个特殊毕业决定,这个94年出生的安徽女孩儿显得十分兴奋。

(莫伊大学蒙巴萨校区汉语课程推广)

李畅告诉记者,也许是受了做中学语文老师的妈妈影响,自己从小就对博大精深的中国语言和文化有着极大的兴趣。大学本科虽然学了四年英语,但一心想研究和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她还是下定决心,把对外汉语专业定为自己的考研方向。为此,她还专门跑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旁听了一学期课。考研准备过程中,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母校东华大学在肯尼亚与当地莫伊大学共同开办了全球第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孔子学院,学院急需志愿者。“我既是东华的学生,又是学语言的,这份‘工作’不正适合我吗?”于是,李畅二话没说当即报了名,一路过关斩将,最终顺利被国家汉办录取。

(中学汉语课程推广)

据了解,今年9月东华大学将派出5名志愿者赴莫伊大学孔子学院服务,其中4位是应届毕业生,这是莫伊孔院开设以来单批迎来志愿者最多的一次,而毕业生毫无疑问成了队伍的“绝对主角”。对于为什么会选择以做孔院志愿者的方式开始自己的职场之路,队员们似乎并没有把这件事想得多么宏大。队伍成员、管理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周思佳说:“想到了就去做,我们现在经历过的每一件事情,必将对我们的未来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很期待即将到来的肯尼亚之行。”

我愿做一朵文化“蒲公英”

 6月25日,东华志愿者团队将赴厦门大学接受国家汉办组织的为期一个多月的集中培训。9月中下旬,他们将带着东华师生的嘱托,带着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友好和关爱踏上广袤的非洲大地,在那里开始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

(孔院武术队平时训练)

对于即将到来的非洲生活,这群90后们显得既憧憬又有点忐忑。“教授语言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我们还要通过组织各种各样丰富的文化活动,来让更多的非洲朋友了解中国,了解我们的文化”,队伍成员、人文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李一冉这样说道。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练习,打了十年乒乓球的他,打算把心爱的球和球拍一起带到莫伊大学,来个以球会友。而另一位来自山东烟台的成员、外语学院2017级本科毕业生王圆打算把家乡盛行的剪纸技艺教给她的非洲“学生”们,“虽然剪得不一定多么精美,但也算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展示,希望那里的朋友能够喜欢”。

(授课学习)

其实,这已经不是东华大学第一次有毕业生投身孔子学院志愿服务了。2016年,来自材料学院的本科生姜兆丰成为该校第一位赴莫伊大学“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当过支教小老师、做过科技馆志愿者的他对志愿服务有着特别的热爱与投入,教学生说汉语、带学生们练武术、手把手地传授中国的书法技艺、组织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这位93年出生的“小老师”很快就跟非洲学生们打成了一片,并赢得大家的喜爱。原本一年的志愿服务,在学生们和莫伊大学的挽留下又延长了一年。小姜说,我们就像文化的“蒲公英”,沿着“一带一路”从黄浦江畔飞到遥远的东非,我们希望通过努力,把中国文化的种子和友谊之花的种子播撒在非洲朋友心间,也期待这种子伴随着毕业生们的成长而生根发芽。


视频: 摄影:图片由国际合作处提供 撰写:向娟 信息员:朱佳樑 编辑: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