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第三届中非纺织服装国际论坛在校举办
助推纺织产业科技、时尚、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17-11-22发布部门:国际合作处

11月18日,第三届中非纺织服装国际论坛在松江校区举办,论坛以科技、时尚、绿色为主题,由我校主办,肯尼亚莫伊大学协办,我校纺织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共同承办,来自中方以及非洲肯尼亚、津巴布韦、苏丹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研究生等300余人参会。我校与肯尼亚莫伊大学于2009年入选我国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的合作院校,广泛与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是双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双方协商决定,自2015年起每年召开一次中非纺织服装国际论坛,并在中肯两国轮流举行。

我校副校长刘春红、莫伊大学副校长南森·欧盖其(Nathan OyoriOgechi)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刘春红代表学校欢迎远道而来的中非纺织服装专家,希望此次论坛进一步为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的纺织服装专业人士提供平台,促进中国与非洲纺织服装教育与研究方面的合作,助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让科技、时尚、绿色成为纺织这个传统行业的新标签、新符号。南森·欧盖其表示,中非在纺织服装教育及相关产业领域合作前景十分广阔,两校合作已有多年历史,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能进一步加强两校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进一步合作。开幕式由论坛组委会主席、我校纺织学院邱夷平教授主持。

(刘春红副校长致辞)

(南森·欧盖其副校长致辞)

(邱夷平教授主持开幕式)

来自我校和肯尼亚莫伊大学的4位纺织服装领域专家作了精彩生动的主旨报告,报告分别从中国服装文化、产业用纺织品以及非洲纺织服装产业等三个方面加以阐述。肯尼亚棉花局局长安东尼·穆里奇(Anthony Gikandi Muriithi)和东非纺织有限公司总裁托马斯·齐普库盖特(Thomas Kipkurgat)教授谈及了肯尼亚棉花行业的现状和当地服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希望本国政府出台有效措施来改善棉花生产、服装加工等政策法规,引进新技术,用科技进步发展生产力,用创新驱动提高生产力,促进当地纺织服装业不断提升水平,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刘瑜教授以旗袍这一诞生于上海的近代中国最典型的传统女装为例,讲述旗袍既是民族的传统服装,又具有流行的时尚元素,还探讨了如何将传统转化为当今非西方时尚的可能。邱夷平教授则以罗布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抗菌性能为主题,介绍了罗布麻纤维的保健、抗菌、抗紫外线等特性,指出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其重量轻、成本低、力学性能优良、环保等优点将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医疗卫生等领域。

(大会报告)

来自我校和非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7位纺织服装领域专家作了邀请报告,研究包括在服装教育领域中国际合作的角色以及它的发展现状、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纺织服装价值链在非洲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文化元素在服装领域的应用、冬天户外运动服装系统设计——以不便运动的人群为例、肯尼亚手摇纺织机产品质量研究、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纤维状超级电容器、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制作足底压力监测织物平台等。专家们一致认为,不同国家的纺织业与服装业具有多样性,现代纺织服装的发展需要国际间持续的融合、广泛的交流、紧密的合作。此外,还有10多位中外师生进行了专题学术报告,交流并展示了本人专业学习收获和科学研究成果。

(邀请报告和口头报告)

“一带一路”全国大学生纺织援疆团为本次论坛提供了志愿者服务,从论文集的组稿、审稿、编辑、付印、出版到论坛各项工作筹备,以及会场所有服务等,所有志愿者各司其职,尽心尽力,做了大量工作,付出很多辛劳,保障了论坛的圆满成功。

(大会志愿者)

此次论坛不仅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既定目标,搭建了我国与非洲关于纺织服装领域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也将推动我校与莫伊大学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等方面更广泛和深入的合作与交流。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勇于新作为,我校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发挥自身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积极投身教育援非、人才援非,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具体实施和加速推进以及中非人民的友好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视频: 摄影:陈璇、尹丹、陈旺杰 撰写:刘凡茜子 信息员:向娟 编辑: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