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金德尔伯格陷阱”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1、什么是“金德尔伯格陷阱”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也是马歇尔计划的思想构建者之一。他在《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一书中认为,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公共产品的缺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但美国未能接替英国扮演的角色发挥领导作用、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结果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和世界大战。简而言之,“金德尔伯格陷阱”是指在全球权力转移过程中,如果新兴大国不能承担领导责任,就会导致国际公共产品短缺,进而造成全球经济混乱和安全失序。
国际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具有很强国际性、外部性的资源、服务、政策体制等,例如自由开放的贸易体系、稳定高效的金融市场、防止冲突与战争的安全机制等。一般情况下,主要大国对于国际公共产品供应负有更大责任。由于国际公共产品的使用不具有排他性,因此“搭便车”现象较为普遍,这使得国际公共产品常常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强调“美国优先”,不愿继续无偿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是否有能力、有意愿填补美国留下的责任赤字,承担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责任。特别是接踵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反恐战争、政治动荡加剧了人们对世界再次陷入灾难、重蹈历史覆辙的担忧,对“金德尔伯格陷阱”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2、美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在下降
进入21世纪,在旷日持久的反恐战争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数据,从1990年到2015年,发达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从78.7%降至56.8%,而新兴市场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则由19.0%上升至39.2%。实力对比的此消彼长使得美国和西方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主导国际事务。这一巨大变化使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不惜通过开历史倒车来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和国际地位。
一是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强调本国利益优先。从2008年到2016年,美国对其他国家采取了600多项歧视性贸易措施,仅2015年就采取了90项之多。在美国“带领”下,根据全球贸易预警组织的资料,2015年各国实施的歧视性贸易措施比2014年增加50%。在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下,2016年全球贸易跌到近10年来的低谷。
二是采用规则修正主义,企图以制度霸权维护既得利益。实力的相对衰落使美国更加依赖国际规制,以制度霸权维护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在降低多边机制的管控成本、提高控制效率的同时,美国尽力减损竞争对手在规则体系中的收益,增加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规则体系中获益的难度。
三是滑向政治孤立主义,逃避国际责任。特朗普上台后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再展现出孤立主义倾向。如同过去在军事上不负责任地干预一样,美国不负责任地收缩和逃避国际责任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地区冲突升级、恐怖主义蔓延、民粹主义盛行,给世界带来新的威胁和不确定性。
3、中国向世界展现大国担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实力不断提升,为参与全球治理奠定坚实基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为世界的繁荣稳定作出重要贡献。今天,在全球治理的任何一个领域,没有中国的参与都难以取得成功。
世界期盼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出中国方案。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努力将自身的发展变成与世界各国共同进步的机遇。2014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发表题为《守望相助,共创中蒙关系发展新时代》的演讲,提出“中国愿意为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2016年8月,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他再次强调,中国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参与到合作中来。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领域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在国际维和行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改革,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在深海、极地、太空、网络等新兴领域,中国主动引领国际规则的制定,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已经成为当代全球治理中一个最耀眼的中国方案,也为当下“失序”的世界贡献了新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近年来,中国还连续成功举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一系列理念先进、举措务实的标志性会议,有力推动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4、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着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世界成为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对全球治理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和完善已势在必行。全球治理体系只有适应国际变革的新要求,才能为全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此,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紧密相连。在参与全球事务中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在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中国主张的变革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使全球治理体系更好地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利益。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独自掌握。对于世界各国如何参与全球治理,习近平主席提出:“各国都应成为全球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不能一个国家发展、其他国家不发展,一部分国家发展、另一部分国家不发展。各国能力和水平有差异,在同一目标下,应该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陷阱”在所难免。我们要坚定自信、保持定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通过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世界各国一道解决西方思维难以破解的全球权力转移中出现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难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利己达人”,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2018年1月7日)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高坤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