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筑梦人 | 张青红:科研与育人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2018-07-06发布部门:宣传部

在材料学院,张青红老师讲授的课程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网红课”,《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专业基础课上,180人的教室经常座无虚席。《无机纳米材料》专业选修课上,竟然有选修过的同学觉得意犹未尽来旁听第二遍。其他跨专业的同学来“蹭课”也是常有的事儿……看似枯燥的材料学科专业课何以成为了学生们热捧的“网红课”?

 “高冷”专业课也可以有趣又有料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曾说‘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其实真正神奇的是荷叶,你们知道镜月湖中的荷叶表面为什么能超疏水吗?”乍一听以为是古典文学课,没想到在材料专业基础课上,张青红老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神奇的大自然里隐藏着科研的奥秘,同学们在显微镜下观察荷叶就可以发现,它的表面有大量近乎有序的微米级突起,加上疏水、持续形成的蜡质成分,水在荷叶表面会收缩成一个个球形的水珠,它们滚动的时候会带走叶子表面的灰尘,从而清洁了叶子表面。”模仿荷叶自洁的功能,可以开发出自洁、抗污的纳米涂料,不粘锅涂层、不会脏的墙壁、自洁功能的玻璃……看似枯燥的科学原理在张青红老师的课堂中变得“有趣”起来。

(张青红老师指导学生精读学术文献)

“要让课堂上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张青红老师从教几十年,做好科研的同时不断摸索“讲课门道”,不囿于教材内容,将自身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应用案例融入到授课内容中。他讲授的本科生《无机纳米材料》学生评教得分在全院课程中名列前茅、学校教学督导组听课多次评优。除了用心上好课,张老师每年都会指导同学参加大学生科创活动,将课堂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以及国家级科技竞赛一等奖等荣誉。

张青红老师已连续六年担任本科生博导班主任,无论是学习科研上的困惑,抑或是人生中的迷茫,他总是乐此不疲地为学生释疑解惑。无论再忙,学生的邮件一定会挤出时间来一一回复,高铁上、候机室、飞机上这些场所都成了张老师的移动办公点。他说,高中阶段的学生是科学研究的旁观者,而迈入大学校门,他们将成为科研的践行者。本科生教育尤为重要、他们是未来祖国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的最为巨大的一支新力军,以本为本,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一定要打牢。张老师的课题组里也能看到不少大一、大二学生的身影,他们从看文献、做基础实验、设计实验方案、写专利及论文等这些具体工作做起,慢慢摸索到了做科研的门道。

 科研背后藏着大学问

五年前,还是大一新生的戚佳斌带着厚厚一叠青海地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应用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去请教张老师。30多页的调研报告,张青红老师一页页耐心地修改解答,还举一反三让戚佳斌实地调研松江地区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情况,戚佳斌回忆当时的场景仍然记忆犹新。最终这份“较真”的调研结果还受到了社会媒体的关注,新民晚报等做了大幅报道。“懵懵懂懂推开了门,张老师悉心指导带上了‘道儿’。”戚佳斌说,张老师是自己科研道路上的领路人。曾经的懵懂大一新生如今已经成长为张青红老师课题组的一名博士生,即将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进行访学。

(张青红老师指导学生做实验)

对于科研的好苗子,张青红老师可谓是下足了苦功夫,用心培养。学生论文里面的每一句表述他都会仔细推敲,作图的规范性、语言的逻辑性,包括实验数据里面一个细小的差错张老师都能一眼“纠”出来。他告诉同学们,科研基本功必须练扎实,那就是“啃”文献。他经常叮嘱同学们要多看一些不同的教材、经典论文、专利和最新发表的研究成果,在读通读透经典文献的基础上去寻找突破点,养成严谨、溯源、较真的习惯,对重要公式要学会推导和求证,总结其变化规律。“做科研如同做人,系统的科研训练能让学生学会严谨的态度、逻辑性的思维、创新的能力以及遇事不畏难的情绪……这些将成为他们宝贵的人生财富。”张青红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

正是在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下,张老师的高徒们都交出了含金量极高的“科研答卷”。目前在日本京都大学读博的张杰读研期间就发表了3篇SCI论文,其中两篇是一区的论文,这样的科研成果水平不逊于不少博士毕业生。博士生芮一川读博期间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SCI一区论文4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博士生穆九柯(现为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博士后)发表英文SCI论文4篇,包括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子刊论文各1篇、《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1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更有不少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外文国际学术刊物上。

“教师尽心尽力多付出一点,同学们掌握的知识和学到的本领就多一点,就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才干,为家庭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谈及教育初心,张青红老师说,教育关系到每个家庭的未来和社会进步,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感觉到育人的担子也很重,当看到学生们在材料前沿领域攻坚克难,在材料工程产业化应用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贡献力量,作为教师的那份喜悦是由衷的。



视频: 摄影:王宇 撰写:朱一超 信息员:王宇 编辑: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