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融媒]东华大学将“行走的课堂”注入实践育人体系
把专业课堂外延到纺织专业培训等援疆实践中,将思政课堂搬到边疆大地上……今年暑期,东华大学组织各学院271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3000余名师生走出校园,奔赴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行走的课堂”注入实践育人体系。
打造“个性化”+“多样化”课程菜单,让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按需“选课”。为了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课上真正学到知识,东华大学将学习空间由教室拓展至校外,将学习内容由书本延伸到社会,把学习时间从一个阶段延伸至实践教学全过程。
东华大学结合纺织服饰特色,开展了“锦绣丝路”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传统纺织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聚焦纺织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丝绸、蜀锦、汉服、云锦等纺织服饰文化符号挖掘优秀传统纺织服饰文化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
东华大学团委社会实践负责老师董晓光告诉记者,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必修环节,“社会实践”目前涵盖三个大类22种选择,为“行走的课堂”提供了相对丰富的“课程体系”,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用“专业化”提高“行走的课堂”的深度,提升社会实践的精准度。2013年至今,小脚丫筑梦实践团已连续六年奔赴安徽、湖北、四川、内蒙古等全国7个省份针对黄梅戏曲文化、八极拳武术文化、羌秀文化等展开调研实践活动,访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余人,采访居民1000余人,形成调研报告、创新项目、课题论文等成果30余万字,并协同高校、政府、文化名人,共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工程。
“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要传承和发扬,我们希望发挥学生的专业所长为文化传承做些事,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为它披上时尚外衣,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优秀传统文化。”人文学院团委书记、小脚丫实践团指导老师李华清告诉记者。
通过“行走的课堂”,东华学子还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国家精准扶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东华机械学院设计专业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为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的当地农产品做形象设计和品牌推广,计算机学院学生会为当地农村打开了“互联网+农产品推广”的新模式,化工生物学院与盐津县合作成立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团队还成立临时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党员认真备课,开展了“十九大”精神宣讲进社区、进校园的社会实践。
走出学校小课堂,走入社会大课堂,碰撞出知行合一的火花。“行走课堂的最终目的还是回归到育人,实践育人就应该迈开腿、开动脑,对接社会需求解决问题。”东华大学校团委书记沈洁告诉记者。
“援疆团”库车小分队在新疆纺织企业工厂一线调研
团委社会实践部赴吉林省白山市实践团,村支部书记在介绍“天麻”种植技术
外语学院赴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实践团在为孩子们上课
(来源:光明融媒 2018年8月 6日 记者:曹继军 魏娜)
(光明融媒、上海教育等媒体同步报道)
视频: 摄影: 撰写:光明融媒等 信息员:王宇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