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大学生大家准备好了吗?”9月27日晚,我校延安路校区第四教学楼205教室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党委书记刘承功以“时代之问: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什么?”为主题,为160余名2020级新生讲授了一堂思政大课,这也是学校开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的本学期首讲。
(课堂现场)
同心同向的理想之问作为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与台下学生的距离。“一个没有灵魂的国家、民族,不可能保持精神上的主动,不可能汇聚万众一心的奋进力量……”刘承功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和人生感悟,深入浅出,用“家常话”将理论知识化作一个个生动的现实案例,系统而深刻地阐释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上课过程中,他不时与同学展开互动,讲到动情处,往往感染力十足。讲台下,掌声、笑声不断,学生们听得入神,课堂内容引发了大家强烈的情感共鸣。课后,不少学生感到这堂一个半小时的课程“接地气”“解渴”“听得过瘾”。课上有宏大叙事,也有具体的方法论和感人的情怀,将“主义”带到了很多“非马专业”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课堂现场)
“作为一名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新生,自己之前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时代和自己的关系,总觉得这都是‘大人’才要考虑的事情,离自己很远”,人文学院2020级新生黄宇远课后告诉记者,“我现在才知道原来马克思主义与我们的生活那么贴近,更深刻地意识到了当代大学生应该有的使命和担当,要争做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据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介绍说,本学期在教学内容上继续加强“习声回响”“习语重温”等模块的建设,引导青年学生原原本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同时及时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宣讲工作、社团学习、专项实践中去,努力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方位、立体化融入思政教学的新模式。
近年来,我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仅党委书记、校长以及院士等带头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当好课程育人的一线实践者,而且思政类课程的覆盖面向留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以及中小学等领域延伸拓展。
学校持续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是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工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举措,体现了政治性、思想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的高度统一。学校还将在如何讲出“东华味道”、形成“东华风格”上下功夫,让新思想在新时代的高校课堂上入耳入脑更入心,将原本学生心中枯燥乏味的“低头课”,变成了校园中抢手的“金课堂”。
撰写:王宇 信息员:王宇 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