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学员设计的创新民族服装让人手动点赞;非遗研究如何在国际化的魔都生根开花,学者支招;传统刺绣创意与时尚设计联袂带来精彩作品秀演……近日,为期四天的东华大学第八期非遗研修班结业系列活动落下帷幕。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项兆伦,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上海市长宁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波英,贵州省文旅厅非遗处一级调研员王娟,上海市文旅局非遗处处长胡恩同出席活动。出席系列活动的校内领导有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崔运花、王云骏,副校长邱高、陈革。
学霸作品刮起时尚“黔”风
“精英回归,精准帮扶”是本期研修班的特点,12往期优秀学员和8名来自上海对口帮扶的贵州遵义学员,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研学,交上了一份种类、数量、质量均创新高的美好答卷。在11月19日开幕的时尚黔风·第八期非遗研培成果静态展上,20位学员的百余件创新设计作品令人目不暇接,包括贵州传统民族服饰、学员在研修班学习期间以及在贵州设计制作的刺绣产品、非遗文创品等。来自贵州的苗、布依、仡佬等民族的刺绣非遗传承人学员通过高校研培平台,尽“展”身手。通过研修学员们不仅掌握了从选择面料开始的服装制作全过程所需技能,更有不少“学霸”学员的设计灵感一发不可收,制作了好几套能投入市场的创新民族服装。
(研修班学习现场)
镶上铜片,再配以流苏,原本两片式有些“老土”的民族服装,顿时灵动了许多。服装设计制作者韦厚珍是老师眼中“爱动脑筋”的“学霸”,曾参加过第五期研培的她在“回归”研修中如饥似渴地学习。除了传统民族服装外,她还做出了 4套抱枕,面料、工艺手法各不相同。“从初稿设计到做出成衣,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完成。东华老师们耐心地教我,启发我创新改良。” 韦厚珍谈起研修获得感、幸福感满满。一件件静态作品,让观者从中感受到植根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工艺通过创新设计获得新生,走向国际的生动脉搏。
当非遗遇上国际化
新时代,非遗保护如何立足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11月22日上午,“本来·外来·未来:国际化视野中的上海非遗研究”东华大学第八期非遗研修学术论坛举行。论坛分为致敬研培——《上海绒绣研究》首发式、总论坛和分论坛三个板块,汇聚了校内外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与传承人同台论“道”。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文旅部非遗项目原评审专家、中国民俗学会原副会长陈勤建认为,在上海中西交融的文化遗产数量众多,鲜艳夺目,上海的非遗形塑也造就了这座城市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个性。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海派剪纸传承人李守白谈到,坚守传统文化自信,兼具传承和创新发展,这是非遗传承人的责任。敢于“破坏”自己,通过再设计、再创造,才能拿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论坛现场)
“国际化”是上海的地缘文化特色之一,也是我校设计学的学科特色之一。上海绒绣颇能体现地缘文化的国际化特色,它从西方舶来却在上海开枝散叶生根开花,最终成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由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上海绒秀研究》首发式上,青年学子为非遗传承人献花,致敬非遗。
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研培高校”作用,在“研”与“培”上下功夫,将非遗研培与学术研究、学生培养紧密结合,为非遗传承发现和培养更高层次的新生力量,促使设计学科在融入国际、聚焦时尚的同时,更深植于中华优秀文化。东华大学非遗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柯玲教授表示,举办论坛的宗旨之一就是为沪上学者、学子提供学术交流、试水的机会,鼓励研究生不仅听大咖说,更要有独立研究、主动交流的勇气和底气。
“秀”一段传承发展的佳话
“民族与时尚,传统与创新,矛盾与融合,看似不搭又紧密相连。我希望能成为它们之间解密的桥梁,做苗族刺绣文化的传播者、创新者。”来自贵州的少数民族绣娘、学员熊宽燕激动地说。由传承人学员和10位东华服装设计专业研究生结对设计的40套时装,在22日下午的非遗研培成果动态秀上轮番登场。学生、设计师与非遗学员同台共秀,一场“魔都+黔风”的服饰盛宴诉说着传承与发展的时代佳话。
(动态秀演现场)
苗族纹样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蕴含着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情趣。T台上,由艺术设计专业研二学生徐君怡和非遗传承人黄贤梅、田孟勤、冯时素联合设计制作的《苗意》系列服装夺人眼球。《苗意》以苗族挑花背扇纹样、银饰纹样为灵感来源,传承人和研究生共同设计苗族银饰纹样,将传统手艺与现代技术相糅合,探索更多呈现可能。通过激光表面处理技术,把八角纹、蝴蝶妈妈等有苗族代表性纹样呈现在面料上,加以十字绣、打籽绣等装饰,让图案富有层次感。在激光标记的基础上,以锁绣等完成银饰纹样刺绣,再辅以银饰点缀,使服装保留了银饰的灵动感。
(《苗意》系列服装设计图)
以明亮鲜艳的红色为主调的《喜上眉梢啊》系列服装,打破了人们对苗族以蓝、黑、白为主,较为深沉的传统印象。作品设计灵感来自黔东南苗族“蝴蝶妈妈”的传说,由研二学生赵一格与传承人石柳莎、李芳、靳会合作完成。在工艺上,将蝴蝶妈妈、花、鸟等苗族纹样用锁绣、平绣、缠绣等绣在印花面料上,提升了服装的立体感。
(《喜上眉梢啊》系列服装设计图)
(《喜上眉梢啊》系列服装秀)
作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批定点研培高校,我校聚焦贵州、云南,四年多来已举办8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研培班,参加研修的刺绣传承人191名,培训非遗管理干部及师资78人,举办研培作品动态展演、静态展示25次,参展作品1200余件套。学校非遗研培成果多次亮相国际时尚舞台,走入进博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优秀成果展等,彰显文化自信。通过非遗研培厚植设计学科发展内涵,助力教育扶贫,体现了研培高校的责任担当。
视频: 摄影:黄晓昭等 撰写:孙庆华 信息员:孙庆华 编辑:孙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