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讲活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管理学院持续搭建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移动课堂”

发布时间:2021-03-31发布部门:管理学院

“石库门是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大业的摇篮,红色火种,星星点点,由石库门中起源,在华夏大地相继点燃……”镜头前,管理学院“小领雁”研究生党员宣讲团正奔赴于上海各处,紧锣密鼓地录制“党史100讲”系列微课。3月25日,微课预告及首讲一经发布,1周内浏览量累计达1.5万余次,迅速在师生间“火”了起来。

(“党史100讲”系列微课录制现场)

管理学院充分结合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的地缘特点,用活红色资源,激活红色情感,讲活红色故事,发挥新媒体阵地优势,持续搭建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移动课堂”,将“学、思、讲、行”融入学生党史教育全过程。

“由学到思”,实现“三转变”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思政工作主阵地

学院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党史教育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工作创新,实现“三转变”,为党史传播插上“数字翅膀”。在主题教育的基础上,学院开展“红色故事我来写”线上征集,收集学生原创作品82件,“一站到底”党史国情网络答题、“全国大学生党史竞答”等一键式学习平台,吸引1000余人次参与,实现党史教育由“面对面”向“键对键”相结合、齐发力转变;学院通过“现场学+云端学”直播形式,构筑党史教育“情景课堂”。直播间里,串讲人走进中共四大纪念馆,3000余名学生在B站直播间通过实时弹幕,与串讲人开展现场互动,实现党史教育向注重学生主体参与感、现场代入感转变;为持续激发“红色移动课堂”的辐射力与影响力,学院组建“小领雁”研究生党员宣讲团,力求将党史传播形象化、生动化。宣讲团试讲的“赓续中国精神”“脱贫攻坚中的初心”等20讲线上微课,半年内已收获2.5万余次浏览量,实现党史教育向“启发式”“交流式”转变,为宣讲团由线上向线下拓展、由室内向室外延伸奠定基础。

(“红色移动课堂”走进中共四大纪念馆)

“由思到讲”,培育“领学人”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驻网络教育主平台

“宣讲团进驻网络,不是简单地将党史理论复述,而是从学生视角解读、诠释,让理论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启迪灵魂、刻骨铭心……”“小领雁”宣讲团指导教师沈嘉斌如是说。

宣讲团由管理学院8名研究生党员组成,他们中有党支部书记、兼职辅导员,也有学术之星、体育健将,而“党史100讲”是宣讲团成立后策划的第一个专题。“寒假里团队一起找资料、写讲稿、策划脚本、设计服装,让我对宣讲员这份角色更充满敬畏…”,宣讲团成员权泉这样谈到。近一个月的准备中,宣讲团从近10万字的素材凝练成每人手中2000余字的宣讲稿,从大量照片、视频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作为背景展示,并配以声情并茂的解说。

(“小领雁”宣讲团进驻网络平台)

“石库门:从开天辟地走向百年风华”“外白渡桥:命运与共焕新生”“杨浦滨江:百年初心再出发”……一系列改变中国共产党前途命运的场景,见证上海百年兴衰过往的地点;交通、文化、乡村、饮食……一个个与上海城市发展中紧密相连的元素——最终,一堂堂集“声、情、景、意”于一体的党史微课被呈现得淋漓尽致。

“由讲到行”,打造“领航队”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社会实践大课堂

学习党史,重在力行。管理学院以宣讲团为契机,充分依托学生党建“领航计划”,“由讲到行”,知行合一,打造“青春领航队”,鼓励党支部在实践中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实现“红色移动课堂”走向社会实践大课堂。学院组织参与第八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帮扶志愿者,发扬“我是党员志愿者”口号,为常态化防疫工作贡献力量;连续7年组织“衣旧情深”爱心捐赠活动,牢记“我为群众送温暖”意识;设置“我是党员做先锋”服务岗,为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提供朋辈引导;连续14届组织毕业生重温入党誓词“毕业大课”,引导毕业生党员走好来时路、不忘脚下路;与华阳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北新泾街道党工委、虹桥爱心晚托班、宋庆龄陵园共筑“红色育人联盟”,共谋“结对共建聚合力 携手共进保平安”项目建设,实现党建育人载体的共享。下阶段,管理学院将继续抓住重要节事,让宣讲团走进中小学课堂等思政场域,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青春领航队”融入社会实践大课堂)

“红色移动课堂”作为管理学院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思政教育“第二课堂”的内在价值。多年来,历经静态化展示向动态化呈现,再到如今“静态+动态”交互式融合。学院将持续用好红色育人资源,进一步挖掘党史、校史中的红色精神、红色传统,引导师生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提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以优异成绩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建校70周年。

视频: 摄影: 撰写:沈嘉斌 信息员:徐欣怡 编辑:孙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