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人民日报:历时15年系统整理尘封百年的海量遗存,
《敦煌丝绸艺术全集》面世

发布时间:2021-10-15发布部门:宣传部

历时15年系统整理尘封百年的海量遗存,《敦煌丝绸艺术全集》面世

人民日报客户端 上海频道姜泓冰 2021-10-15

敦煌作为丝路重镇,出土的丝绸实物最为丰富而集中,然而这些遗存散落世界各地,一直未能得到系统整理研究。东华大学教授、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带领敦煌丝绸研究团队与世界各地文博机构专家学者合作,历时15年,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丝绸遗存进行集中系统整理研究而成的史料巨著《敦煌丝绸艺术全集》,在东华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10月15日在“丝绸之路与丝绸艺术”论坛上发布。

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集包括《英藏卷》《法藏卷》《俄藏卷》《旅顺卷》《敦煌卷》的中英文版共10册,数百万字,千余张图片,全集的整体面世填补了敦煌学在丝绸研究方面的空白,是在丝绸之路、纺织服饰美术史等领域开展研究的重要支撑。海量首次面世的实物遗存加文书比对研究,更印证了东西文化融汇发展的历史面貌。

因为文化和技术的隔阂,1907年以来流落海外百年的敦煌丝绸织物遗存,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2000年,东华大学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成立敦煌服饰研究中心,全面系统地整理研究敦煌丝绸。2006年,赵丰等人首次赴英国研究斯坦因纺织品,以丝绸科学及艺术的角度对其品种、工艺、结构、肌理以及视觉效果加以整理研究。工作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研究对象又散布在世界各地,历尽艰辛,浩大工程终于完成。

“得益于这些研究和出版的书籍,我们才能重现一千年前丝绸和丝绸生产纷繁复杂的历史。这些纺织品文物成为伟大的丝绸之路的象征和命名的由来。”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馆长米哈伊尔·彼奥特罗夫斯基说。

敦煌丝绸是中国纺织品艺术发展巅峰,对后世工艺科技产生深远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敦煌丝绸艺术全集》出版,为专家学者提供了崭新而详实的研究资料,也向海内外读者展现了中国丝绸的文化魅力,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通。

从2008年《英藏卷》最早成书出版,得到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奎格尔等专家赞许,东华大学研究团队始终严格遵循研究规范,将相关史籍、论著与遗存实物进行纵横比对研究,审慎去取,对早期刊发的卷册也多有充实和修订。比如,通过与中亚系统织锦规格和技术特点的比对,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王乐指出现存唐至五代的敦煌地区织物中有9种为中亚系统织锦,敦煌文书中记载的“胡锦”,很可能是中原地区模仿西方题材或是有着某些西方风格的织锦。

《旅顺卷》首次发布了国内敦煌丝绸最大藏家旅顺博物馆收藏的50多件“大谷收集品”敦煌丝绸,并附有著录、研究和复原图,为国际敦煌学和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也为国潮热下汉服等的服装设计、面料设计等提供了更为准确的范本。其中蓝夹缬织物上狮子、格力芬等动物题材图案,同样反映了当时东西文化的交流情况,证明了中国西北地区丝绸贸易往来曾经十分频繁。 “主编赵丰以其坚实的工学背景、对古代织物深厚的学识以及孜孜不倦的热情,带领一支国际合作队伍对每件织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复原了部分残片的图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及东亚艺术名誉教授韦陀这样称赞。

东华大学出版社社长陈珂透露,后续将采用数字媒体技术多角度展示敦煌丝绸艺术魅力,讲好敦煌故事,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存数字化回归。

视频: 摄影: 撰写:人民日报 信息员:王宇 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