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黄浦码头轮船的汽笛声深沉响亮,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就是从这里出发,远赴重洋,寻找救国救民之路”“从‘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活秀带’,我们看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5月10日,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系列活动之“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进思政课:东华大学——杨浦滨江实践教学展示活动”在杨浦滨江进行。
(图:东华大学思政课教师闵绪国教授在“人人屋”党群服务站带来课程《对党忠诚 不负人民——党建服务人民》)
“40年前,这里是机器轰鸣、装卸繁忙的大型国企集聚地;20世纪90年代,这里是一家家被废弃的厂房,机器设备锈迹斑斑;如今的这里,成为网红打卡地,扮靓了城市,造福了人民。”东华大学思政课教师闵绪国教授把思政课从教室搬到了“人人屋”党群服务站,带领同学们一同开启“行走的课堂”,沉浸式感悟“人民城市”理念。
(图:东华大学思政课教师王不凡在黄浦码头旧址带来课程《坚持真理 坚守理想——革命先辈信仰启航》)
(图:东华大学思政课教师相雅芳在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带来课程《践行初心 担当使命——人民城市为人民》)
(图:东华大学思政课教师张乂凡在怡和纱厂旧址带来课程《不怕牺牲 英勇斗争——纺织工人运动》)
与此同时,在黄浦码头旧址、在怡和纱厂旧址、在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思政大讲堂也在火热进行中,东华大学思政课教师王不凡、张乂凡、相雅芳分别带领同学们开展场馆联讲实践教学活动。
“边走边学”的实践教学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也引导青年大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社会大课里感受国家进步脉搏。“老一辈的故事深深触动着我,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激励着我;杨浦滨江5.5公里的工业遗产博览带、各具特色的‘人人屋’让我感受到了这里的历史底蕴和现代温度。时代不同,但精神一脉相承。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学研究探索中,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新征程上作出贡献!”在回课环节,东华大学纺织学院2022级研究生李萌说。
“用伟大建党精神培养时代新人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多方资源汇聚。作为首批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东华大学结合主题教育开展,积极探索将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的育人‘教材’,基于学校纺织材料设计等学科优势和行业特色,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合力构建育人共同体,着力打造具有理论深度、价值高度、时代鲜度、生活温度、奋斗态度的新时代‘大思政课’,更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期望东华思政金课能引导广大青年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明确自身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自觉成长为合格的时代新人。”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说。
2021年以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启动了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的建设,突出育人导向、突出学科交叉、突出系统集成、突出改革驱动,着力打造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学术交流、信息共享平台,为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培养专门研究力量、繁荣学术氛围、引领社会风尚提供有力支撑。
活动现场,人民城市系列馆校合作课程清单首次发布。该课程由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东华大学、杨浦区委宣传部联合建设,作为高校率先开展伟大建党精神进课堂的实践,将通过深入挖掘杨浦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区域+高校+中心”多方合作,强化共建共享,创新“思政课堂+社会课堂”双育人模式,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人民城市馆校系列合作课程有效发挥了大学理论研究和杨浦滨江教学资源优势,将有利于塑造更加立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推动构建相融相通、区域联动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图:东华大学“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进思政课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当天,东华大学“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进思政课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东华大学发挥大思政课“手拉手”功能,联合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揭牌成立杨浦滨江实践教学基地。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闵辉说,上海高校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用好上海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研究阐释并用于立德树人。要更好地发挥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作用,引导高校发挥校内协同、校校协同、区校协同工作基础和优势,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和教学,展现上海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先进思想引领社会风尚的应有担当。
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介绍,本次活动是学校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的生动实践。作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东华大学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和家国情怀,近年来,学校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首要命题,形成了“大思政课”育人新模式。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建设理应走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 黄明元、高坤)(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作者: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 黄明元、高坤 时间:2023-05-11)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王宇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