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14项!我校学子在上海市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中获佳绩

发布时间:2023-05-29发布部门:团委

5月28日,上海市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华东师范大学落幕。我校参赛团队积极备赛、团结协作、奋力拼搏,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我校再次捧得“优胜杯”。

本次我校参赛作品涉及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能源化工、哲学社会科学等类别,参赛选手们以扎实的研究、激烈的问辩、精彩的答辩展现了东华学子的青春风采。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纤境”VR智能交互系统》、机械工程学院《从“织造”到“智造”——移动式自动挂纱机器人》、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4+1”非遗创新传承模型构建地方非遗文化库——以海宁皮影戏为例》等三个项目荣获一等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纤境”VR智能交互系统》项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纤境”VR智能交互系统》项目团队为解决当前虚拟现实(VR)交互设备发展中面临的交互硬件输入方式单一、虚实场景感官不统一等挑战,探索了多输入模式融合、虚实感官统一的柔性交互器件。利用自主研发连续化制备设备,实现具备多场信息感知功能半导体纤维的千米级连续制备,并赋予其机械鲁棒性、自清洁抗污、信号高保真、高灵敏度等特性;与同济大学设计学院合作开发了新型的空间拓扑交互方式,通过纤维拓扑编织结构集成,融合了像素点级空间感知功能、多模态交互思路、神经形态算法,通过自主开发的织物电路互联与信息传输关键技术等,开发了有望用于宇航员空间训练的VR交互织物。

(机械工程学院《从“织造”到“智造”——移动式自动挂纱机器人》项目)

机械工程学院《从“织造”到“智造”——移动式自动挂纱机器人》项目团队研发了一种低成本的移动式自动挂纱机器人,解决了纺织生产中筒纱上落的问题。机器人通过机器视觉和SLAM导航技术,能够自动抓取、储存、运输和上落纱筒,提高纺织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机器人具有结构紧凑、运动灵活和成本低廉等优点,适用于中小型纺织企业,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并提高挂纱效率。创新点包括多自由度稳定夹持机构、适用于狭小空间的全向运动底盘、纱筒姿态智能识别技术以及模块化设计和协同作业能力。通过本项目的研发与应用,为纺织行业的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可行解决方案,推动纺织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和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4+1”非遗创新传承模型构建地方非遗文化库——以海宁皮影戏为例》项目)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4+1”非遗创新传承模型构建地方非遗文化库——以海宁皮影戏为例》项目团队以浙江海宁皮影戏为例,全面考察其历史脉络及特点价值,总结其发展困境。团队结合文旅融合、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在信息、文创、传播三个方面进行了多项创新设计实验,实验结果显著。团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总结提炼出“4+1”非遗创新传承理论模型,包含“图文视频”“产品转换”“文化融合”“品牌合作”四种创新设计模式和一条多元传播轴线,并结合实际案例对模型进行分析及论证,旨在以多元化设计激发非遗创新创造活力、赋能非遗传承与发展,并辅以传播实现非遗文化的“破圈”,旨在促进皮影艺术创新性、时代性发展,同时为破解各地非遗传承难题,实现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非遗迈向多元化、数字化传承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据悉,本次挑战杯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学生联合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全市近5万名大学生参与校级选拔赛,共申报了万余件参赛作品。经过层层选拔,全市共有48家高校的528项作品入围市赛。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32件,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263件,科技发明制作233件。我校自今年3月启动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来,精心选拔参赛队伍,组织多场专题培训对各团队进行针对性辅导,参赛选手们在此期间认真学习、不断提升,全面培养了自身综合素质。

我校第十八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名单

(同一等次奖项排名不分先后)

项目名称

组别

学院

奖项

“纤境”VR智能交互系统

信息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等奖

从“织造”到“智造”——移动式自动挂纱机器人

机械与控制

机械工程学院

一等奖

“4+1”非遗创新传承模型构建地方非遗文化库——以海宁皮影戏为例

文明文化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一等奖

洞幽察“微”——自巡航式微气候监测机器人  

机械与控制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等奖

衣传温心——极端环境服装穿搭模型构建及人体生命安全预测

生命科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二等奖

面向极端环境的调温抗菌微纳米防护服装面料

能源化工

纺织学院

二等奖

家居面料抗宠物抓挠性能检测方法

机械与控制

纺织学院

三等奖

帮助先心宝贝“补缺”——基于调整原材料组分和编织结构的多组 分梯度可降解封堵器

生命科学

纺织学院

三等奖

智能型磁控释秸秆基纳米蜂窝肥

生命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三等奖

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精准调控型纳米体系的构建

生命科学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三等奖

柔性可编织高效率电热纱线的开发与应用

能源化工

纺织学院

三等奖

吩嗪类化合物设计用于“绿氢”高效分离生产

能源化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三等奖

微纳杂化材料技术构建空间安全卫士

能源化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三等奖

数字化背景下交往关系研究——基于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分析

文明文化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等奖


视频: 摄影:团委 撰写:团委 信息员:董晓光 编辑:吴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