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
传承科学家精神的种子,在东华蓬勃生长

发布时间:2023-06-05发布部门:教师工作部 宣传部 人才办 纺织学院 材料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教必先强师。”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东华大学必将奋力担当作为。在一代代东华人接续奋斗的征途上,传承科学家精神的种子,深深扎根、蓬勃生长。“顶天立地,追求卓越!”这八个字铿锵有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院长、教育部原部长周济近日在他主编的《智能制造导论》扉页写下这句寄语,送给东华大学全体青年科技工作者,这也是我国新老科学家代代传承的生动写照。

(启动仪式现场)

今天,一张“红色行走地图”在东华大学2023年教师国情教育研修活动启动仪式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活动现场被一一点亮。百名优秀青年教师即将分赴全国多个红色基地和改革前沿地,开启国情考察和行业调研之旅,在红色行走中感悟科研探索的价值真谛,将弘扬科学家精神与探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机结合。

(李召岭)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爱国’是东华青年不变的底色,回想近几年的成长,我觉得最大的底气就是东华开放多元的土壤、团队浓厚的创新氛围和一代代东华人传承的精神力量。” 东华大学第一期“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研学者、纺织学院的“85后”青年教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李召岭现场分享到。“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青椒’,刚入职东华时也曾迷茫过,苦苦寻找研究方向,做出有特色、有价值的科研成为心底最强烈的声音,而那段时光恰恰是沉淀自我,也是在突破中成长的关键阶段。育人是我的本职工作,希望自己能拿稳东华接力棒,在未来影响更多人。”目前已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的李召岭表示,新一代东华人要言传身教,也要像老前辈们一样,甘做提携后学者的铺路石和领路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创造,让东华科研品格得以延续。

(侯成义)

侯成义是材料学院一名“85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可谓是“土生土长”的东华人,从本科到博士均就读于材料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迅速成长起来,取得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并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逐渐成为学院教师队伍里的中坚力量。说起自己的成长经历,侯成义说,“我在本科期间加入课题组,从‘科研小白’到如今带领学生团队,感受最深的就是团队给予我无穷的力量,身边的老师、同事、同学都很优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遇到困难时,大家开展集中攻关、集思广益,这种赶学互助的氛围为我们提供了成长沃土,也在灵感碰撞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侯成义说,学院的人才培养和教师传帮带发展体系,让他在就学以及任教期间拥有足够的成长空间、专业发展支持和团队支撑。材料学院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一个“制胜法宝”——博导班主任“1+1+1”计划,“1名博导班主任+1名青年教师+1名管理骨干”团队体系,在做好学生思政工作的同时,也让青年教师近距离感受博导班主任的育人使命感,特别是传承我国纤维高分子学科奠基人钱宝钧先生所践行的“五爱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侯成义说,这个精神宝藏也是我们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指南针”,我们都是传承计划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陈前进)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陈前进是化学与化工学院的“85后”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8年在海外完成博士后研究后,陈前进选择回国,在东华大学开启了用电化学分析促进绿色产业升级的梦想。“我是一名新东华人,回国加入东华的五年里,从周边的老前辈身上汲取了许多精神能量,艰苦奋斗、严谨治学、勇攀科研高峰,这是我们青年教师获得的精神力量和内生动力,也帮助我能够更好更快地融入东华这个大家庭。”陈前进是学院尚实青年教师培训班二期学员,学校学院精心制定培训方案,聚焦“问题、需求、成果”三导向,让海外归国青年迅速适应,“放心大胆干、教学有人带、科研有人领”。功到自然成,陈前进近年来逐渐建起团队,不断凝聚科学方向,率先搭建起了国内鲜有的扫描电化学池显微成像平台,在单颗粒电化学分析领域积淀的创新成果开始受到国内外同行瞩目。陈前进说,“目前团队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我们会继续扎根东华的土壤,更好地把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

(活动现场)

在东华,像这样的青年教师还有很多,他们在钱宝钧、严灏景、周勤之、周翔等一代代东华“大先生”引领下接续奋斗,为学校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注入新活力、激发新动能。树高叶茂,系于根深。“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是东华大学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心中的那束光,在科学探索的路上一往无前,让科学家精神永放光芒。传承科学家精神的种子已经播撒,永攀科技高峰的根脉还在延续,东华新一辈科技工作者正展现蓬勃姿态。

一直以来,学校坚持以科学家精神培育加强青年英才选育,青年教师逐渐“挑大梁、担主角”。学校实施《东华大学青年教师资助培养办法》《东华大学“励志计划”实施办法》,制定特聘研究员引才政策,搭建崇德讲堂、国际青年学者尚实论坛、钱宝钧论坛、青年学者协会等交流平台,开展“五四青年节”“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活动,组织侨青文化节等,为青年教师人才引育留用厚植沃土。学校青年人才的规模层次在人才队伍中持续提升,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近十年,国家级领军人才数翻番;十九大以来,国家级青年人才总数增长逾6倍。

视频: 摄影:杨玉璋 撰写:黄铭心 吴娅琳 信息员:吴娅琳 编辑:朱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