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在上海,一张“红色行走地图”在东华大学2023年教师国情教育研修活动启动仪式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活动现场被一一点亮。百名优秀青年教师即将分赴全国多个红色基地和改革前沿地,开启国情考察和行业调研之旅。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爱国’是东华青年不变的底色,回想近几年的成长,我觉得最大的底气就是东华开放多元的土壤、团队浓厚的创新氛围和一代代东华人传承的精神力量。”东华大学第一期“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研学者、纺织学院的“85后”青年教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李召岭现场分享到。
侯成义是材料学院一名“85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可谓是“土生土长”的东华人,从本科到博士均就读于材料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迅速成长起来,取得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并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逐渐成为学院教师队伍里的中坚力量。侯成义说,学院的人才培养和教师传帮带发展体系,让他在就学以及任教期间拥有足够的成长空间、专业发展支持和团队支撑。材料学院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一个“制胜法宝”——博导班主任“1+1+1”计划,“1名博导班主任+1名青年教师+1名管理骨干”团队体系,在做好学生思政工作的同时,也让青年教师近距离感受博导班主任的育人使命感,特别是传承我国纤维高分子学科奠基人钱宝钧先生所践行的“五爱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
在东华,像这样的青年教师还有很多,一直以来,该校坚持以科学家精神培育加强青年英才选育,青年教师逐渐“挑大梁、担主角”。该校实施《东华大学青年教师资助培养办法》《东华大学“励志计划”实施办法》,制定特聘研究员引才政策,搭建崇德讲堂、国际青年学者尚实论坛、钱宝钧论坛、青年学者协会等交流平台,开展“五四青年节”“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活动,组织侨青文化节等,为青年教师人才引育留用厚植沃土。该校青年人才的规模层次在人才队伍中持续提升,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近十年,国家级领军人才数翻番;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级青年人才总数增长逾6倍。(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3年6月10日 作者: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孟歆迪 通讯员黄铭心、吴娅琳)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王宇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