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纺织学院王璐教授、李超婧副教授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暨“疝和腹壁外科疾病治疗与培训中心”在腹壁修复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具有生物力学与补片/组织界面双重顺应的疝修补片用于无瘢痕腹壁重建》(Hernia Mesh with Biomechanical and Mesh–Tissue Interface Dual Compliance for Scarless Abdominal Wall Reconstruction)为题,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我校纺织学院20级博士生焦勇杰为第一作者,李超婧副教授、王璐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主任医师李绍杰为通讯作者。
疝气手术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每年大约发生2000万例。然而,目前常用的聚丙烯(PP)补片的机械性能仍无法与组织匹配。当PP补片受到拉伸时,表现出过高的模量,导致在体内产生应力屏蔽,从而导致组织退化和萎缩,甚至复发。且目前固定方式主要为使用侵入性锚定,包括缝线、栓钉等,会在穿刺点产生应力集中导致瘢痕形成。因此,有必要设计与天然腹壁机械性能相匹配的补片,且能够通过非侵入性方法固定在组织上,适应腹部环境并与疝气手术相匹配。
基于此,团队设计了一种复合补片通过力学行为实现无瘢痕腹壁再生,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功能:一、与腹壁组织的力学性能相匹配;二、可以良好粘附组织,实现无钉固定;三、为再生组织提供长期的机械支撑。为实现上述功能,团队采用聚酯(PET)复丝设计制备具有力学各向异性的方形网孔经编织物。将织物与壳聚糖(CS)/聚丙烯酰胺(PAM)水凝胶复合。通过碱处理调控复合补片力学性能与天然腹壁相近,实现力学仿生。为实现粘附性能,在复合补片表面聚合了引入聚(丙烯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PAA-NHS)的水凝胶层,使复合补片可以直接粘附在体液浸润的组织表面。该复合补片的力学仿生性能既能减少患者疼痛,又能向缺损处传递适当的机械刺激,从而实现腹壁多层结构重建。且该补片能在10秒内迅速粘附在组织表面,使医生操作时无需对补片进行缝合,极大地减少了操作时间。同时,解决了传统补片缝合固定导致的固定处应力集中问题,有利于提高再生效果。
图1 复合补片制备流程及修复机理
图2 复合补片体内修复效果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扬帆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111计划2.0和东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
视频: 摄影: 撰写:焦勇杰、李超婧 信息员:郭珊珊 编辑: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