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课程链、创新链、实践链”三链汇聚 赋能纤维材料类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我校《学科交叉催化 产学研用聚合 服务纤维强国建设之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获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发布时间:2023-07-26发布部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生院

纤维类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是纤维强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近日,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公布,我校《学科交叉催化 产学研用聚合 服务纤维强国建设之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获二等奖。针对当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交叉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不足等问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秉承“交叉催化、聚合育人”理念,以纤维报国精神为引领,以促进研究生知识融合为目标,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学科和行业优势,推动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协同育人,构建“课程链、创新链、实践链”三链汇聚、特色鲜明的纤维材料类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立德树人、价值引领、三链汇聚人才培养路径)

完善“课程链”,打造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课程新体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大国之材”“大国工匠”等课程,组织师生观演“钱宝钧大师剧”,设立“钱宝钧纤维材料奖”“学科奠基人事迹陈列室”“卡脖子成果展示室”等,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陶冶“扎根材料,情系纤维”的家国情怀。通过“现实+模拟”“课堂+拓展”“区域+展会”,构建虚拟仿真实验、“互联网+”等数字化场景化教学体系,打造纤维产业调研与分析、材料热点解读、纤维流行趋势等第二课堂;拓展进口博览会、工业博览会、航空航天复材展等第三课堂;建立通识、前沿、交叉、拓展、多元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课程体系,实现前沿科技“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知识更新与前沿科技同频共振。

(学生深入车间一线学习)

夯实“创新链”,开辟科教育人新路径。面向纤维强国战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强化研究生学习动力为目标,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承担国家重大任务,打造跨学科、跨行业、跨国界“111+X”导师队伍,建立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协同育人体系,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育人惯性,提高学生融会贯通、投身及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深化本硕博贯通、“3+2”国际联合培养,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军工程师计划”“精英科学家计划”“全球视野创新型人才计划”,构建“学科交叉、师资共育、内外协同”立体育人新模式。鼓励和支持学生走出去,依托国家创新人才计划、教育部引智基地、“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选派30%研究生到海外知名高校,拓展国际视野。学生深入参与攻克高性能纤维、智能纤维、特种复合材料“卡脖子”技术难题,服务国家需求的使命担当和实践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学科交叉、师资共育、内外协同”立体育人模式)

延展“实践链”,激发产教融合新动能。以增强实践能力为目标,发挥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首批全国示范性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等国家级教研平台优势,建立国家级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实践平台,建成中国化纤协会、上海纺织控股集团等国家级实习实践基地,覆盖纤维行业10个千亿级企业、100个专精特新企业、1000个终端应用企业。打造纤维材料产业实践基地、复合材料产业实践基地、能源材料产业实践基地。通过开设课程、项目研发等方式,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将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实际工程问题融入到学生实践中,融合专业教育和企业需求,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校内外、国内外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

(学生深入企业参观学习)

“纤维新材料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生物医药等领域,落实到人才培养上,需要培育跨学科人才这种‘新材料’,未来才能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在东华大学,有一门课程历经20多年越开越火。这门课就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领衔开设的“材料科学前沿”。主讲教师每年都“上新”,由来自全球不同领域的顶尖科学家担任。课程承载的教育理念——学科交叉的思维,多年来逐步从理论到实践深度融入每一个育人环节。

“因材施教,就是要充分信任学生的潜力,并尽可能地为年轻人创造空间和条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每个本科班级均配有“博士生导师+青年教师+管理骨干教师”, 通过建立“博导班主任”“导师天团”等制度,实现本、硕、博“一生一策”,形成学术引领、成长导航、管理服务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我本科学的是机械专业,研究生期间我的研究方向是‘行走机器人和智能材料’,得益于学院多位不同专业背景专家老师的悉心指导,我在科研道路上能够不断精进,继续深造。”今年刚获得“材子榜样”称号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硕博连读研究生汪俊俊说。

(项目负责人朱美芳老师与学生在一起)

育人成果有力支撑纤维强国建设。目前,占据国际化纤行业制高点的三大高性能纤维(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均由东华大学材料学科主导研发或完成产业化,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助力解决国产大飞机C919/C929、复兴号高铁、先进柔性电子等大国制造相关领域的关键问题。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科技部创新团队等6个,《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生产及应用》《高技术纤维》等11本特色教材被恒逸、盛虹等 400 多家企业采用,创立材料领域全国唯一现代产业学院。据统计,近10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国家培养4000余名研究生,入选国家一级学会、市级优秀论文100余篇,多名学生获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为纤维行业输送80%技术骨干及50%领军人才,引领全国纤维材料专业领域研究生培养,为造就更多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贡献东华智慧和力量。

视频: 摄影: 撰写:高坤综合整理 信息员:高坤 编辑: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