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让教育家精神在东华厚植沃土

发布时间:2024-07-12发布部门:宣传部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诠释并倡导教育家精神,点燃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绪,戳中了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期待。今年,学校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教育强国”专题大学习大讨论,旨在唤醒每位教师对人生意义的自我点名,把教育家精神注入自我“精神燃料箱”,助力东华高质量发展。

践行教育家精神,是教师的“出厂规定”。“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代代相传的古训,让公众建立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心智站位。应该说,践行教育家精神,既是教育工作者的价值支点,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实践起点。

回望历史,学校发展历程拓印了“强教必先强师”的基本遵循,教育家精神在一代代东华人中都有具象定格。名誉校长、知名教育家钱宝钧,第一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上海市教育功臣”朱美芳,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孙以泽,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郁崇文,“全国优秀教师”王善元,“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陈孩未……一串串响亮的名字,闪耀着躬耕教育、行为世范的光芒,浸润着乐教爱生、启智润心的智慧,饱含着求实创新、弘道天下的追求,共同勾勒出东华人一贯心怀“国之大者”的恢弘底色和使命担当。

弘扬教育家精神,不能只靠“植入”,更需要内生。心理学有个理论,“动机是行为的原形”,外部动机带来的往往是短期爆发,内部动力才是滋润生命之树的清泉。“一个国家必须有价值洼地,便于人们走入获利;一个国家也必须有精神高地,便于人们登高眺望。”六便士与月亮的争夺永无休止。但作为高校教师,心必择高位,抬头仰望星空。诚如著名学者林贤治所说,大时代需要我们把目光从食槽旁边移开,投向栅栏之外那绵延无尽的森林和原野。“桃李天下,春晖四方”是教育工作者最为灿然的表情。厚植为师情怀,点亮意义灯塔,在“提灯引路,育梦成光”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丰盈。

以“国之所需”锚定“教之所向”,在培养时代新人中做拥有大学问、大格局的“大先生”。永葆“入山问樵,入水问鱼”的求知精神,不断优化专业知识的“存储空间”,持续浓郁理论素养的“时代气息”,努力让自己拥有面向世界的知识储备、俯仰古今的学术眼光,做到授业者先精业,觉人者先自觉。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拆掉思维里的墙,走出教学舒适区,实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迭代升级,在知识传播中注重思维训练,在价值引领中注重情怀渗透,持续点燃年轻人创造性思维和奋斗成才的内心不灭之火。

在服务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做勇攀高峰的“登山人”。时代的潮汐标注了我们的航向。身为高等教育国家队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理应自觉强化助力科技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将学术志趣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坚持问题聚焦、任务耦合、路径协同、成果集成、联合攻关,不断增强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能力,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链链融合,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打下东华烙印。历代东华人血脉中始终偾张着“不服输、敢争胜”的精气神,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历史流经我们,我们就要打上印记”。

“未来一个教师如果仍然只是一个知识讲解与传授的角色,那么他会被替代,而成为情绪劳动者的话,他就无可替代。”教育家精神既体现在授业解惑中,也蕴含在伦常日用里,正所谓“劈柴担水,无非妙道。行坐住卧,皆在道场”,一个个动人的时刻、一句句真心的话语,汇聚成人们心中好老师的模样。

头用来梦想,脚用来丈量。对部分人而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从天涯到海角,而是从梦想到实践的距离。躬身入局,让教育家精神“活”在每一个教师的生命中,实现呼唤者和被呼唤者相互应答。这是时代的声音,也是东华教育工作者的回响!

视频: 摄影: 撰写:华平 信息员:吴娅琳 编辑:王宇